亲子沟通作为亲子关系的核心内容,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如今,以信息通信技术(ICT)作为媒介的沟通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父母和青少年沟通提供了新的渠道。那么,目前我国父母与青少年子女的ICT沟通现状如何?给亲子关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目前国内外虽然有一定的实证研究积累,但国外研究大多聚焦于短信、电话、电子邮件、Facebook等媒介,对我国当前亲子沟通实践的指导价值有限,而国内研究则主要集中于大学生群体,对低龄段的青少年——中学生群体的关注则较为缺乏。 鉴于此,本研究试图通过考察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我国父母—青少年微信沟通行为,系统地对“我国父母与青少年子女在如何使用微信沟通?”,“哪些因素影响着父母—青少年的微信沟通?”,以及“父母—青少年微信沟通会带来什么结果?”三大关键问题加以回答,从而为我国父母与青少年的亲子微信沟通实践提供切实的科学参考依据。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与实际行为数据并用,质性与量化分析互补,横断研究与纵向追踪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三项研究、六项子研究来系统地考察上述问题。
高钦,心理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院心理系副教授,系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趋近-回避动机,尤其是调节聚焦的前因、影响结果和发展过程;父母教养方式,尤其是父母在子女作业过程中的参与(父母辅导孩子作业)行为以及其成因和影响结果;线上沟通,尤其是亲子、夫妻、客服—客户等不同关系情境下的线上沟通行为及其影响,以及表情符号使用行为及其影响等。在上述领域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SCI期刊论文9篇,CSSCI期刊论文3篇,主持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父母与青少年子女微信沟通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及多项校级课题。曾获中国政法大学第十三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中国政法大学“青年之友”以及“钱端升青年学者”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