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早期前夕,明朝皇帝统治着全球约四分之一的人口、世界最大城市中的大多数、规模最大的常备军,以及当时最繁荣的经济体。通过与欧亚大陆诸政权之领袖的互动,明朝早期的皇帝与成吉思汗后裔争夺成吉思汗王朝的遗产,树立自己欧亚大陆施恩者(众王之王)的形象,同时争取草原及周边地区统治精英的效忠,他们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明廷远非与世隔绝,而是当时欧亚大陆东部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政治施恩中心。
美国历史学家鲁大维利用诏书、文臣奏议和诗歌等丰富史料,将明朝早期皇帝的统治置于欧亚大陆的广阔背景下进行考察,提供了理解明代前期皇权统治的不同视角。
鲁大维(David M. Robinson),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美国柯盖德大学何鸿毅家族基金讲座亚洲研究暨历史教授、富布赖特学术交流基金会访问学者。研究方向包括蒙古帝国史、明史、军制史等。著有《匪徒、宦官与天子:明中期的政治叛乱与经济暴动》《神武军容耀天威:明代皇室的尚武活动》《帝国的暮光:蒙古帝国治下的东北亚》《乱中求治:韩国理学家郑传道及其时代》等。
译者简介:祁逸伟,英文译者,从事明清史研究。
翻译说明/001 致谢/003 绪论/001 第一章 成吉思汗后裔世界里的权力之路/026 第二章 寻求控制权/077 第三章 明廷中的蒙古贵族/116 第四章 竞逐成吉思汗的遗产/174 第五章 盟友与共通性/218 结论/263 参考文献/289 索引/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