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方写作:地缘、经验与想象(微光·青年批评家集丛(第四辑))
定 价:¥62
中 教 价:¥37.20 (6.00折)
库 存 数: 17
安东尼·吉登斯在《现代性的后果》中提到,被重构与再造的空间将会逐步逾越简单的地方属性,呈现出新的可能,如是代表着一种现代性的状况。在这个过程中,文学的价值塑造和未来想象变得异常重要,有助于真正突破狭小的地域界限,形成敞开式的文化形态。新南方写作恰恰是重新融通并提供多元化的镜像,为“南方”复魅与赋型:边地充沛的野性及诡谲的景象、区域链条中文化的复杂联动、海洋文明的广博盛大、发展与开放并置的国际视野,由是引触新的融合及创造,在充满未来可能的衍生中,不断激发“南方”的新变、新义与新生。中国文学走向现代的过程,是“跨国与跨语言、文化的现象,更是千万人生活经验——实在的与抽象的、压抑的与向往——的印记。
曾攀,文学博士,现任《南方文坛》杂志副主编,兼任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中国小说学会常务理事,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广西文化领军人才、广西签约艺术家。在国内重要报刊发表文章百余篇,多有被《人大复印资料》《社会科学文摘》等全文转载。出版著作《当代小说的话语转向与叙事变革》《跨文化视野下的晚清小说叙事——以上海及晚近中国现代性的展开为中心》《人间集——文学与历史的生活世界》等,参与主编《百年广西多民族文学大系》等大型丛书。曾获第十三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当代作家评论》2022年度优秀论文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1年度优秀论文奖、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右玉·《黄河》文学奖、《广西文学》2019年度优秀评论奖、广西文艺花山奖、广西文艺评论年度奖。
序 写在南方之南:潮汐、板块、走廊、风土
绪论 “南方”的复魅与赋形
第一章 汉语景观、海洋写作与空间诗学
第一节 新南方写作与当代文学的世界想象
第二节 粤语方言与新南方写作
第三节 南方的世界与世界的南方
第四节 海洋文学中的空间想象与地域理念
第五节 历史的书写与诗学的超越
第二章 边地、乡土与区域融合
第一节 边地书写及其异质性
第二节 边境叙事、区域融合与乡土重建
第三节 小说的声色与南方的质地
第四节 边地姿态、问题意识及整体性重塑
第五节 生命审度、情感气息与地理形构
第三章 城市、心理与情感结构
第一节 香港书写与南方新声
第二节 心理叙事、情感问题与疾病隐喻
第三节 感官召唤、生命钝感与诗性精神
第四节 作为方法的小人物与边缘人
第五节 情感经验、精神困境与南方心灵
第四章 历史、伦理与地方传统
第一节 文化传统与现代中国
第二节 生命的领受与伦理的风暴
第三节 历史的召唤与秩序的重建
第四节 家族史、民族史与现代史
第五节 革命伦理、民间叙事及历史再现
第五章 生活、科幻与文化想象
第一节 后现代、生活化及南方视阈
第二节 东南亚、汉语写作与南方景观
第三节 澳门生活、艺术实践与文化书写
第四节 “南方”经验与“新人”问题
第五节 青年写作、科幻想象与未来形态
结语 新南方写作:地缘、经验与问题
后记 新南方写作与自我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