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史》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阐述我国先秦文学的基本面貌,包括上古神话,《诗经》,历史散文,诸子散文,屈原和楚辞,秦国文学。各章分节介绍主要作品的成书过程、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文学成就,并阐明各种文学现象形成的历史过程及其继承和发展关系。全书框架合理,资料详实,相关内容有及时结合考古发现的新材料,且不少章节文词秀丽可观。不仅有助于中文专业学生和教学工作者用为参考,还可满足广大古典文学爱好者不断提升自身文学理解和分析能力的需求。
丛书介绍:
这部文学通史执行以时代为序,以作家为纲的编写体例。分期按朝代,立章或立节则按作家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另设概述介绍时代的政治文化背景和文学概况,又设综述性章节叙述时代相近的作家群。除写入公认的大作家,给以较大篇幅,全书涉及的中小作家数量远超当时已有的多种文学史,故有大文学史之称。叙述内容的要求是力求稳妥公允,不简单化,不贴标签,对具体作家的叙述和评价要能够反映、体现当时研究的水平和一些最新成果。考据的结论、借鉴他人成果或尚有争议的问题,正文无法容纳,均在注释中加以说明。因此,这部文学史每章的注释数量多,大多具有较强的学术性。文字表达则要求客观平实,明白简练。董乃斌
后记
中国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秦文学则是它辉煌的开端。但先秦文学作为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起始阶段,也表现出一些特殊性,那就是往往文、史、哲不分,具有文化的综合形态。先秦文学的主要样式是诗歌和散文,而在散文领域中,文学和非文学的界限往往不清。如当时大量的诸子文、史传文,显然与后世纯审美性的文学散文有异,从根本上说,应属于思想学术著作。但从另一角度来看,由于这些散文的作者,讲修辞,重文采,甚至善于调动各种形象化的手段来记事说理,从而使这些论著不同程度地具有某些文学因素,甚至充盈着较为浓厚的文学色彩。因此,无论从这些作品的本身看,或是从文学历史的发展看,都不能轻易地排斥,而应承认是具有早期特征的我国古代散文,而予以充分研究和重视。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本书对于先秦散文扩大了论列范围,做了一些新的开掘,以显示当时散文的丰富性和巨大成就。
其次,由于时代久远,先秦文学往往牵涉到许多古文献学上的问题,如作家作品年代的考订,真伪的辨别,在这些方面我们也勉力做了一些研究,除吸收前人的一些意见外,还力图利用近年来的考古新成果,作一些新的考察。
另外,先秦文学应断限于秦统一以前,考虑到秦王朝年代短,内容不多,而现存作品除秦刻石外都作于统一以前。经编委会协商,特将秦国文学辟一编附属于本书之后。
本书是分别由多位同志勉力完成的。执笔情况大致如下:
先秦文学概说,由褚斌杰、郑君华执笔。
文学艺术的起源和上古歌谣,屈原和楚辞,宋玉和其他楚辞作家,秦代文学的李斯部分,由褚斌杰执笔。
上古神话传说,《山海经》和《穆天子传》,由李少雍执笔。
《诗经》部分,由章必功执笔。
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尚书》,《晏子春秋》和《吕氏春秋》,由郑君华执笔;其中《尚书》部分,由王做了补充。
《春秋》和《左传》,由孙绿怡执笔。
《老子》和《庄子》部分,由王景琳执笔。
......
褚斌杰,1933-2006,北京市人,笔名楚子。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著名学者、文学史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两汉文学,著有《诗经全注》《两汉诗传》《白居易评传》《中国文学史纲要(先秦秦汉)》等。
谭家健,男,1936年出生于湖南衡阳,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60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同时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导师、教授。 长期以中国古典散文及骈文为主要研究方向,曾兼任中国古代散文学会会长、中国骈文学会会长。出版著作23种,主要有:《中华古今骈文通史》(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社科学院离退休人员一等奖)、《中国古代散文史稿》(中国社会科学院二等奖)、《先秦散文艺术新探》(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北京市二等奖)、《六朝文章新论》(文学研究所优秀奖)、《域外古典散文选注评析》等,在国内外发表各类文章200余篇。
目录
编写说明
先秦文学概说
一先秦文学蓬勃兴盛的历史契机
二先秦文学发展的历史阶段
三先秦文学的地位和影响
第一编上古文学
第一章文学艺术的起源和上古歌谣
第一节文学艺术的起源
第二节上古歌谣
第二章上古神话传说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第四节上古神话传说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三章《山海经》和《穆天子传》
第一节《山海经》的成书时代和性质
第二节《山海经》中的神话
第三节《山海经》神话的价值和影响
第四节《穆天子传》及其文学成就
第二编《诗经》
第四章《诗经》概说
第一节《诗经》的成书
第二节《诗经》的分类
第三节《诗经》的分期与作者
第四节《诗经》的应用与传授
第五章《诗经》的民间诗
第一节苦难的劳役之歌
第二节哀伤的士兵之歌
第三节热烈的恋人之歌
第四节悲戚的弃妇之歌
第五节嘲讽荒淫的歌
第六节劳动和战斗的歌
第六章《诗经》的文人诗
第一节赞美诗
第二节民族史诗
第三节政治讽喻诗
第四节贵族生活诗
第七章《诗经》的艺术成就
第一节创作方法
第二节艺术手法
第三节语言、章法、体裁
第四节《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编历史散文
第八章殷商和西周散文
第一节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
第二节《尚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