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不止逻辑上的真假值转换,还承载着各种语用和交际功能。本书将不以改变真值为目的,且具有某种语用功能、充当语用策略的否定结构称为“特殊否定”。特殊否定既能反映人的普遍认知能力,也能体现一门语言的语法特征和社会文化背景,在语用、认知和社会语言学领域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
本书的研究对象包括三类特殊否定:否定标记无否定义的结构(包括赘余否定和感叹否定);有否定义但不改变命题真值的结构(包括元语言否定和元概念否定)和多个否定标记共现的结构(即双重否定和超否定,后者包括否定一致、延续否定等)。
本书的研究问题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三类特殊否定的生成机制,二是各类特殊否定的语用功能,三是特殊否定在具体社会文化语境中的使用。针对生成机制,我们首先基于多语语料的对比,分析了三类特殊否定的跨语言共性及其在某些语言中的个性。在排除由句法、词汇、发音规则造成的个性后,我们进一步从认知机制和语用驱动的角度分析了特殊否定的普遍生成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汉语的一些规约化结构实质上具有特殊否定的性质。基于对生成机制的分析,我们分别讨论了每种特殊否定结构语用功能的由来,并结合实际案例,介绍了各类特殊否定在交际中的使用及作用。最后,基于超语用的研究视角,本书也借由对特殊否定的语用分析,解析了一些社会和心理问题。
本书以三类特殊否定为研究对象,即否定标记无否定义的结构,有否定义但不改变命题真值的结构和多个否定标记共现的结构。研究首先基于多语对比分析了特殊否定的生成机制和语用功能,进而从超语用视角探讨了特殊否定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及其涉及的若干跨学科问题。本书初步尝试了否定本体研究的内部语用学路径与纳入社会文化语境的外部语用学路径之结合,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的关于否定研究新路径的讨论。
左百瑶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法语系副教授。她于2017年在瑞士日内瓦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语用学、认知语言学、法语语言文学、跨文化交际等。她用法语和英语撰写的研究成果已发表在Intercultural Pragmatics, Journal of pragmatics, Discourse & Communicatiom,Cahiers de linguistique Asie Orientale,《外国语》,《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等多家高水平英语、法语及汉语期刊上。她曾获批瑞士国家科学基金(SNF)OA出版项目,于2020年出版了一本研究汉语特殊否定现象的法语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