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至6岁普通话儿童发音测试(北京地区)使用手册》(以下简称“使用手册”)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一期创新项目“《1.5至6岁普通话儿童发音测试词表制定(常模建立)》”项目的研究成果之一。该成果于2018年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年度重大成果之一。该成果经历了六年的艰苦工作,收集、标注和分析了北京四个城区的4000多名一岁半到六岁半的普通话儿童看图说词的发音数据, ①建立了“北京地区1.5至6岁普通话儿童看图说词的标准语音数据库”;②研制发布了可以临床应用的评估儿童发音水平的“1.5至6岁普通话儿童发音标准测试(北京地区)”,包括标准测试词表和常模(评估体系);③撰写了发音标准测试配套的使用手册。该项目建立的标准语音数据库是国内外样本最多、年龄跨度最大(包含了从婴幼儿开始说话到儿童上学之前的整个发展阶段)的最大规模的儿童发音标准语料库。基于对该数据库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手册》全面清楚的分析描述了儿童语音发展的整个过程,包括发展阶段、音位获得时间和顺序、发音偏误率和偏误类型、发音偏误人数百分比。从基础研究来说,这些数据为跨语言和跨方言研究提供了丰富和详尽的数据,有利于完善儿童语言获得与认知系统发展理论。从临床应用来说,这些数据是正常儿童发音发展的重要的参数指标,可以使儿童的发音发展也可以像身体发育一样按发展阶段定期进行“保健检查”,还可以为特殊儿童言语康复方案的设计提供参考以及对康复结果进行评估。
高军1998-2002年期间就读于四川外语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获得英语文学学士学位;2002-2005年期间在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担任英语教师;2005-2008年期间就读于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获得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英语语音学及音系学;2008-2011年期间就读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学系,获得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语音学和儿童语言习得。在读博期间,师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李爱军研究员,学习语音学;在联合导师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史如深教授的指导下学习发展心理学,并在史如深教授实验室访问学习一年。毕业后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从事儿童语言发展研究工作,特别是儿童语音发展的研究。2011-2013年被聘任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首批试点单位“语音与言语科学重点实验室”执行研究员,负责“婴幼儿语音获得”子项目的研究工作。高军研究方向为汉语儿童的声调感知发展(心理学实验);儿童音位范畴和音系规则的建立机制;汉语儿童的语音产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