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投资——最佳实践与案例(21世纪经济管理精品教材·金融学系列)
定 价:¥49
中 教 价:¥39.20 (8.00折)
库 存 数: 1
本书结合实践,系统介绍了股权投资的相关知识和应用。全书共9章: 第1章和第2章分别介绍股权投资概论、股权投资简史,让读者对股权投资有概况性认识。第3章和第4章分别介绍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和业绩评价方法,使读者了解基金管理人如何设立基金以及基金投资人如何评价基金。第5章至第8章介绍股权投资基金的业务活动,包括基金的募资、投资、投后管理以及投资退出,也就是业界常提的募、投、管、退。第9章介绍日益壮大的母基金投资。
本书的特点在于实务性、实践性和实用性,适合大学本科高年级、硕士研究生以及初涉投资界的专业人士使用。
前言
2019年年底中国股权投资市场资本管理规模近10万亿元(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包括创业投资(VC)、私募股权投资(PE)、母基金等具体形式的股权投资已成为促进创新创业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不可或缺的力量。然而,中国股权投资的实践虽然发展得比较快,但对中国实践经验的提炼和总结却相对滞后。本书作者基于长年研究和工作实践撰写此书,希望能对中国股权投资实践的总结有所裨益。
本书共9章。第1章和第2章分别介绍股权投资概论、股权投资简史,让读者对股权投资有一个概况性的认识。第3章和第4章分别介绍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和业绩评价方法,使读者可以了解基金管理人如何设立基金以及基金投资人如何评价基金。第5章至第8章介绍股权投资基金的业务活动,包括基金的募资、投资、投后管理以及投资退出,也就是业界常提的募、投、管、退。第9章介绍日益壮大的母基金(PE FOF)投资。
本书的特点在于:
第一,实务性。本书的内容着眼于怎么做,即着重介绍业界的最佳实践。这样的安排是希望帮助新手快速入门,或者帮助已有一些投资经验的人士较系统地梳理股权投资的专业知识而实现进阶。
第二,实践性。本书已经在本科和研究生教学中试用了7年,未能付梓的原因在于作者对于本书所讨论的内容的准确性还不能有确定性的把握。适逢作者于2017年年初有机会到国内规模最大的股权基金任职,得以亲身经历投资实践,对本书中所涉及的实践性内容不断验证,直至确信本书的内容基本准确地反映了中国股权投资的实践。这些对于实践的认知显然是以往在象牙塔中难以完成的,因此本书对于希望了解真实的股权投资实践的学习者来说可能更有意义。
第三,实用性。本书的内容尽量做到详略得当,对投资实务中的难点努力介绍得更清楚一些,对一般性的内容则点到为止。对于学习内容的总结尝试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提炼出来,尽量方便学习者的使用。另外,本书也为教师配备了教学使用的PPT。
本书能够付梓,清华大学出版社编辑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感谢!
本书虽然数易其稿,力求严谨,但仍可能有错漏之处,恳请读者在发现问题后能不吝指正。
编著者2020年1月
张金鑫博士,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金融学访问学者。2015年7月,参加哈佛商学院案例研究培训。研究方向为公司财务、企业并购、股权投资。
1994年7月至1997年9月,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职业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00年3月至2001年9月任联想集团企划部市场分析员;2004年2月至2005年7月,任第一创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投资银行部业务董事;2005年7月至2017年9月,任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学讲师、副教授,会计系书记、副主任,中国企业兼重组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企业并购重组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2017年10月至今,任诚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规划部副总监。
2016年至今任合纵科技 (300477)和同济堂(600090)两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并兼任两家公司审计委员会主任委员。2012年9月至今,任新三板公司随视传媒(430240)监事会主席。
著有《并购谁-并购双方资源匹配战略分析》,主编了《企业并购》(教材)、《中国企业并购年鉴》(2006-2013各年度)、《中央企业并购年度报告2010》。在《会计研究》、《财
目录
1股权投资概论
学习目标
引导案例: 中信联姻麦当劳
1.1股权投资的概念
1.2股权投资的特点
1.2.1资金特点
1.2.2运营特点
1.2.3组织特点
1.3股权投资的类型
1.3.1创业资本
1.3.2成长资本
1.3.3并购基金
1.3.4夹层资本
1.3.5PIPE投资
1.3.6重振资本
1.4股权投资的流程
1.5股权投资的策略
1.5.1平台投资
1.5.2后续投资
1.5.3分阶段投资
1.5.4联合投资
1.6股权投资的价值
1.6.1企业为何需要股权投资?
1.6.2股权投资对企业的贡献有证据吗?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练习思考题
案例分析: 弘毅投资先声药业
参考文献
2股权投资简史
2.1萌芽阶段
2.2发展阶段
2.3加速阶段
2.4成熟阶段
2.4.1总体状况
2.4.2新的趋势
2.5股权投资在中国
2.5.1萌芽阶段(1985—1997年)
2.5.2调整阶段(1998—2003年)
2.5.3加速阶段(2004—2012年)
2.5.4转型阶段(2013年至今)
案例分析: KKR的业务模式
3基金的设立
3.1基金的组织形式
3.1.1公司制基金
3.1.2有限合伙制基金
3.1.3信托制基金
3.1.4三类基金的比较
3.2基金的设立流程
3.2.1公司制基金的设立与备案
3.2.2有限合伙制基金的设立与备案
3.2.3信托制基金的设立与备案
3.3基金的治理结构
3.4基金的纳税
3.4.1增值税
3.4.2所得税
3.4.3代扣代缴
3.4.4税收优惠
案例分析: 三个基金设立案例
4基金业绩评价
4.1基金的收益
4.1.1基金收益来源
4.1.2基金收益特征
4.1.3行业平均收益
4.2基金管理人的收益
4.2.1基金管理费
4.2.2基金运营的业绩报酬
4.2.3专业服务收入
4.3基金收益分配
4.3.1收益分配模式
4.3.2收益分配模式图解
4.3.3收益分配计算示例
4.4基金业绩评价方法
4.4.1行业收益评价
4.4.2基金收益指标
4.4.3基金风险指标
4.4.4基金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指标
4.5基金业绩评价的挑战
案例分析: 鼎晖投资的投资收益
5募资
5.1募资准备
5.1.1募集方式
5.1.2募集机构
5.1.3募资规划
5.1.4撰写私募备忘录
5.1.5募资操作原则
5.2募资对象
5.2.1全国社会保障基金
5.2.2保险公司
5.2.3证券公司
5.2.4母基金
5.2.5政府引导基金
5.2.6企业
5.2.7高校教育基金会
5.2.8高净值个人投资者
5.3募资流程
5.3.1公开宣传及特定对象确定
5.3.2投资者适当性匹配
5.3.3基金推介
5.3.4基金风险揭示
5.3.5合格投资者确认
5.3.6签署基金合同
5.3.7投资冷静期和回访
5.3.8缴款
案例分析: 凯雷的募资
6投资
6.1投资流程
6.2项目筛选
6.2.1项目开发
6.2.2前期调研
6.3尽职调查
6.3.1常规尽职调查
6.3.2特别尽职调查
6.4估值
6.4.1相对估值法
6.4.2绝对估值法
6.4.3重置成本法
6.4.4估值方法比较
6.5交易结构设计
6.5.1交易标的
6.5.2支付方式
6.5.3控制结构
6.5.4融资结构
6.5.5权益结构
6.6投资风险管理
6.6.1宏观风险类别
6.6.2微观风险类别
6.6.3投资风险控制
6.7权益保护条款
6.7.1优先权条款
6.7.2特殊权利条款
案例分析: 软银亚洲投资盛大网络
7投后管理
7.1投后管理概述
7.1.1投后管理的内容
7.1.2投后管理的目标
7.1.3投后管理的必要性
7.1.4投后管理的策略
7.1.5投后管理的模式
7.1.6投后管理的特点
7.2增值服务
7.2.1增值服务的内容
7.2.2增值服务的组织模式
7.3经营监督
7.3.1经营监督的内容
7.3.2经营监督的方式
7.4整合管理
7.4.1战略整合
7.4.2组织整合
7.4.3业务整合
7.4.4人力整合
7.4.5财务整合
7.5投后管理组织方式
7.5.1投后管理的组织体系
7.5.2投后管理的绩效评价
7.6中国的投后管理
7.6.1投后管理现状
7.6.2投后管理改善建议
案例分析: 欧瑞投资的投后管理
8投资退出
8.1退出的动因与过程
8.1.1退出动因
8.1.2退出过程
8.2退出策略
8.2.1退出策略概述
8.2.2退出策略比较
8.3退出决策
8.3.1退出时机
8.3.2退出程度
案例分析: IDG退出腾讯
9母基金
9.1母基金的优势
9.1.1私募股权母基金的概念
9.1.2私募股权母基金的起源
9.1.3私募股权母基金的优势
9.2母基金的投资策略
9.2.1一级投资
9.2.2二级投资
9.2.3跟进投资
9.2.4FSD投资
9.3母基金的投资组合配置
9.3.1配置策略的构建方法
9.3.2配置的原则
9.3.3配置的结构
9.4基金管理人筛选标准
9.4.1团队
9.4.2机制
9.4.3业绩
9.4.4策略
案例分析: Adams Street的资产配置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