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是戏剧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力量。1949年以前上海戏剧业,得益于高度发达的市场,处于历史性的繁荣状态,而孤岛时期(1937-1941),则是此繁荣状态的顶峰和尾声。本书选取了上海孤岛时期京剧和话剧领域的几家大型演剧团体(黄金大戏院、大舞台、共舞台、移风社、上海剧艺社、绿宝剧场)进行个案研究,旨在通过它们成功的市场经验,探索市场与艺术的互动关系。本书基本结论包括:一、市场有助于京剧的传承与创新;二、市场有助于艺术家的成长和成功;三、市场有助于提升政治宣传效果;四、市场有助于提高戏剧文化品位。本书的附录部分,考证了孤岛时期的京剧演出史,就京剧研究的现状而言,具有一定的拓荒性质。
穆杨,武汉大学艺术学院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戏剧史论。南京大学艺术学博士,上海戏剧学院“现代戏曲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1项。在《文艺研究》《戏剧艺术》《戏曲艺术》《艺术百家》《戏剧与影视评论》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曾获中华戏剧学刊联盟2022年度“青年优秀论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