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给孩子的非遗手工艺百科全书。
作者选取了世界级、国家级的20种非遗技艺,有最具中国特色、影响全世界的青瓷、苏绣等,有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厨房中的盐醋茶,有陪伴一代又一代人的欢乐童年的风筝、皮影戏、昆曲等,还有象征着忠肝义胆的宝剑……此外,书中附赠9条非遗相关技艺的短视频,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让孩子全方位地了解非遗技艺。
本书以分镜形式带领孩子追踪非遗技艺的每一步骤,真正探究原理与细节,沉浸式地了解传统文化,品味古人智慧;稍微有点疼!不过问题不大,我能忍受!这里好暖和呀等拟人化的对话,带给孩子趣味十足的阅读感受。
1.精选20个最具有中国特色、最生活化的非遗项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作者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选取了20个最具中国传统特色、最生活化的非遗项目。从孩子身边的非遗入手,通过日常经验的特殊表达,增强儿童的文化认同和文化理解。
2.采用分镜形式细腻追踪每一步骤,探究传统技艺的原理与细节,带给孩子沉浸式的阅读体验。市面上非遗书籍大多是以历史文化的角度去撰写的,描述方式主要以讲故事的方式,孩子没有一个场景体验的感觉,从而不感兴趣。而这本书则是以分镜形式带领孩子追踪非遗技艺的每一步骤,真正探究原理与细节,从传统技艺制作的过程中了解传统文化,品味古人智慧。
3.拟人化图像 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发孩子阅读兴趣。画面相关元素的拟人化契合儿童心理,再加上有趣的语言互动,让非遗技艺生动起来。比如在活字印刷术中的刻字环节,字模刻字场景的拟人化 稍微有点疼!不过问题不大,我能忍受!带来趣味十足的阅读感受。
4.非遗相关的知识延伸巧夺天工博物馆。每个非遗主题后都有主题相关的知识延伸,如相关文物等信息,帮助孩子深层次、沉浸式地对非遗一探究竟。
5.甄选9则非遗相关技艺的短视频,全景展现非遗技艺。作者团队走近一线的非遗传承人,拍摄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讲述非遗的故事、人生的故事。
本书是为孩子量身打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百科全书。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多年,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不计其数。其中,有形的古建筑、石刻、雕塑、书画等被叫作物质文化遗产,而如何制作文房中的笔墨纸砚、厨房中的醋盐茶以及精美的木版年画等,这些技艺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非遗。
一张宣纸需要经历100 多道工序,这是非遗传承人世代坚守的匠心精神;如何把草木变成一张寿达千年的宣纸,这是非遗传承人代代相传的造物智慧……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传承人的老去,许多传统技艺面临着绝迹的风险。如何将这些宝贵的精神和技艺传承下去?这是有着20 多年国学教育经验的秦汉胡同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本书希望能尽的绵薄之力。
本书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中选取了20 个最具有中国特色、生活中最常见的非遗项目。
为了让小读者们清晰地了解非遗制作的流程,王双强领衔,陈斯洛、顾燕玲、王淼、吴佳蒙、杨梦頔、初子、李炜等一起整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编辑成便于孩子阅读的文字;胡蓉、沈岑怡、马云平、王唯一等凭借专业的插画功底将专业内容变成了可爱的绘本;为了保证内容的准确性,也为了向小读者更全面地展示非遗的魅力,陈斯洛、高昌武带领摄制组拜访了多位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并拍下了宝贵的视频。感谢黄飞松老师、胡秋生老师等多位非遗专家对本书的指导,还要感谢三位传统文化迷王抱一、王抱元、林凯奇小朋友,他们一起参与了内容策划、插画创作、视频采访与配音,并正在努力将这些内容翻译成英文,准备介绍给海外的小朋友。新生代对非遗文化的热爱,令所有人感动。
在本书的创作中,大家常常想到的一个词是责任,这份责任在非遗传承人和从业者的肩上,也在本书编者的肩上,希望每一位小读者能在书中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并在不久的将来,一起担负起中国人血脉里的文化传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