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物化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是在首版的基础上,根据多年来我国高等院校本科生物化学教学基本框架和内容,参考各有关院校的教学大纲以及《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生物化学〉考试大纲》,特别是以国际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教材为核心参考书修订而成。
《基础生物化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首部分为大分子结构与功能,包括蛋白质、核酸、酶和生物膜。第二部分为物质和能量代谢,包括生物氧化、糖类代谢、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和核苷酸代谢。第三部分为遗传信息流动和调节,包括核酸(DNA、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质合成、代谢调节。章后有本章要点和习题与思考题,书后列有主要参考书。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书中以二维码链接的形式对生物化学新成果、知识点的扩展、重要知识点动画、科学成果的历史背景、科学大师的生平和业绩等做了介绍。
《基础生物化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适用于各类高等院校本科生物化学教学和农学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习使用,也适合作为相关专业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学科和前沿学科,发展之快令人目不暇接。生物化学课程是农、林、医、药、生命、食品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又是多个专业的考研课程,地位之重要令教师倍感责任重大。特别是教育部提出高等教育要“以本为本”和“四个回归”,课程教学要“打造金课,去掉水课”,这就给课程教学核心要素之一的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在第一版基础上进行了修订。
本教材编写的标准是为金课打造相适应的教材,原则还是第一版提出的“实用、好用、够用”。“实用”就是为本科教学而编写;“好用”就是要让教师好教,学生好用;“够用”就是满足本科教学,适合考研复习。
在编写过程中,全体编者以会议形式对教材的结构体系和内容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讨论和协商。在保留第一版的体系和特色基础上,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力争教材内容与国际接轨。本次编写以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7th ed)(David L.Nelson和Micheal M.Cox,2018)和Lewin's GENES Ⅻ(Jocelyn E.Krebs和Elliott S.Goldstein,2018)为核心参考教材,并参考了大量有关的前沿文献。删除了一些内容,如不再将超二级结构、结构域作为蛋白质的结构层次等;增加了新的内容,如呼吸体、固有无序蛋白、第七类酶易位酶、纳米酶等;更清晰地阐述了一些重要分子的结构和工作机理,如大肠杆菌DNA聚合酶Ⅲ的结构和工作机理、ATP合酶的结构和工作机理、大肠杆菌DNA复制机理等;突出介绍了我国科学家在本领域的贡献,如纳米酶的发现、电子传递链复合体Ⅲ电子传递的协同机理、葡萄糖转运蛋白的晶体结构和工作机理等。从而及时反映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前沿。同时把握本科教学大纲,坚持基础生物化学的主线,根据教学要求对新内容甄别使用。
2.进一步理顺教材体系。第一版体系是按照大家公认的国内教材体系设置的。为了使教材体系更加科学逻辑,编者对章内各部分内容的逻辑关系进行了再次认真分析,有的做了必要的调整。对于新加内容,也根据体系的逻辑要求,加入正确的位置。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绪论
一、生物化学概述
二、生物化学的特征
三、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四、基础生物化学的学习内容
第一章 蛋白质化学
第一节 蛋白质的组成、分类及生物学功能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二、蛋白质的分类
三、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
第二节 氨基酸
一、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分类
二、氨基酸的重要性质
三、氨基酸的分离分析
第三节 肽
一、肽键与肽链
二、肽的命名及结构
三、重要的活性肽
第四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三、模体和结构域
四、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五、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六、维持蛋白质构象的作用力
第五节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一、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二、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六节 固有无序蛋白
一、固有无序蛋白概述
二、固有无序蛋白的特点
三、固有无序蛋白的结合作用
四、固有无序蛋白的功能
五、固有无序蛋白实例——P53
第七节 蛋白质的重要性质
一、蛋白质的大小、形状与溶解度
二、蛋白质的两性性质和等电点
三、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四、蛋白质的沉淀
五、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
六、蛋白质的紫外吸收性质
七、蛋白质的呈色反应
第八节 蛋白质研究技术
一、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二、蛋白质的鉴定
三、蛋白质分子质量的测定
四、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五、蛋白质结构的测定
六、蛋白质的生物信息学
本章要点
习题与思考题
第二章 核酸化学
第一节 核酸概述
一、核酸的种类、分布和生物学功能
二、核酸的化学组成
三、细胞内的游离核苷酸及其衍生物
第二节 核酸的分子结构
一、多核苷酸链
二、DNA的分子结构
三、RNA的分子结构
第三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
一、一般性质
二、两性解离与等电点
三、紫外吸收
四、变性和复性
五、分子杂交
六、酸水解和碱水解
第四节 核酸研究技术
一、核酸的分离提纯
二、核酸电泳
三、核酸含量的测定
四、核酸测序
本章要点
习题与思考题
……
第三章 酶
第四章 生物膜
第五章 生物氧化
第六章 糖类代谢
第七章 脂质代谢
第八章 氨基酸代谢
第九章 核苷酸代谢
第十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
第十一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第十二章 代谢调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