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第六版)》主要介绍了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与保育、生长发育、营养卫生、疾病及其预防、心理卫生与保育、日常生活环节保育、托幼机构意外事故预防与急救、托幼机构建筑设备卫生等知识。 《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第六版)》适合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中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使用,早幼教机构工作人员也可选用。
中国传统教育之核心,是“素质教育”,而非“职业教育”。其中“素质”又包括“修身”“知识”与“运动”三大科,大致相当于现今所谓的德、智、体。办学之目的,不在“做学问”,更不在“求职”,而在“提高素质”,以为国家储备优质人才。
职业教育在中国兴起,正当晚清中国衰颓之时。自外而言,是“西学东渐”之产物;自内而言,是对传统中国“素质教育”之反对。
晚清以降中国“职业教育运动”之推动者黄炎培、郭秉文、范源濂诸辈发表宣言,指传统教育空疏无用,以“有用”为目标,以“职业教育即是实用主义教育”为号召,追求“谋生”与“谋食”两大功能,倡言“大职业教育主义”。
“谋生”与“谋食”是职业教育之目标,但并非其唯一目标。
职业教育有其特别的专门化的特点,因而专业众多,其中,学前教育专业即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职业教育之一种,学前教育固然有其一般性的特征,然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而言,它又与其他类职业教育有着相当大的不同之处。
首先,学前教育的教育对象是身体和智力均尚未成熟之幼儿,也就决定了它对教师队伍之道德要求更高,在某种意义上而言,这种道德要求甚至重于专业素质要求。
其次,从另一层面上看,学前教育之教育对象又是学龄前儿童,它所承担之主体任务是为学龄前儿童接受进一步正式学科教育做准备,其最终目的是要与非职业教育相衔接。
学前教育此种特殊性,使得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成为国家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得到社会普遍高度之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明确指出,要“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亦强调:“加快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儿童、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
绪论
第一章 学前儿童的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
第一节 人体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各大系统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
第二章 学前儿童的生长发育
第一节 生长发育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第三节 影响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第四节 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及测量
第三章 学前儿童营养
第一节 营养学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营养需求
第三节 学前儿童的喂养
第四节 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
第四章 学前儿童疾病及其预防
第一节 学前儿童常见疾病及其预防
第二节 学前儿童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
第五章 学前儿童心理卫生与保育
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
第二节 学前儿童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
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保育措施
第六章 学前儿童主要生活环节的保育
第一节 保育的概述
第二节 正确的保育观
第三节 学前儿童主要生活环节的保育要求及操作要点
第四节 学前儿童的生活保健制度
第七章 托幼机构意外事故的预防和急救
第一节 学前儿童安全教育概述
第二节 托幼机构常见意外事故的处理
第三节 几种急救术
第八章 托幼机构的建筑设备卫生
第一节 托幼机构的建筑卫生
第二节 托幼园所设备用具的卫生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