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影像的意义建构和艺术表达为主题,按影视作品的体裁把全书分为电影、电视剧、纪录片、文化节目、综艺节目五个章节,选择当下关注度比较高的经典案例,兼顾同类型相关作品,通过对作品的影像语言的分析,探讨不同的创作手法对作品的价值影响。影像记录社会变革,发现生命能量,建构作品意义,带给人们有价值的认知,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影响和改变着世界。影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为我们呈现了无数的视觉盛宴,影像的力量传递,关键还在于以什么样的艺术方式表达。电影和电视剧通过作品关注现实,再创作规律的遵循与突破中,运用艺术手法展示作品的精神内涵,提炼核心主题,传递作品的内在力量。纪录片是对人类共同拥有的现实世界的影像记录,它记录人类真实的生活状态,在留存记忆的同时,也传达出创作者对世界的独特认知和价值判断。审美理念促进影像价值的表现,纪录片挖掘历史或现实中的事件和人物故事,探究生活和生命的深刻意蕴。纪录片用影像记录宏大历史背景下的人和事,用世界话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建构国家形象,探寻人类共同命运,带给人们当下的思考,体现出独特的现实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文化类、综艺类等各种不同类型的节目,在创新中发展,成功的策划运作使作品获得好的传播效果,使受众获得知识信息和审美享受,凸显出影像的价值。影视作品有其独特的现实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好的影像表达可以带给人们有价值的认知和重要的精神力量。探讨影视作品的创作思路和艺术表达方法,可以带给当下影视创作者更多的思考。意义建构与艺术表达互为影响、互为作用,探究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分析影像的创作思路和呈现样态,梳理影像的创作手法,对影视创作的发展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本书以理性思考走近影像创造者,观察创作者的记录和诠释,深入理论分析,发现影像魅力,见证影像触动人心的力量。
戢桂荣,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人,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师,南昌大学艺术学硕士,主要从事广播电视艺术学和传播学研究;先后在《中国文艺评论》《电影文学》《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青年记者》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社科项目3项、市厅级社科项目2项;指导大学生创作参加影视大赛,荣获国家一等奖和多项省市级奖项;多次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
第一章 电影的主题意蕴与美学呈现 第一节 写实影片的时代观照 第二节 谍战影片的主题内涵 第三节 台湾电影的文化镜像 第四节 电影音乐的美学意蕴 第二章 电视剧的精神诉求与现实观照 第一节 文学经典的影视改编 第二节 类型剧的遵循与突破 第三节 现实题材的受众吸引 第四节 动漫产业发展及启示 第三章 纪录片的意义建构与影像表达 第一节 纪录片的意义建构与审美选择 第二节 纪录片的影像表达与艺术真实 第三节 纪录片意义与影像表达的辩证 第四节 纪录片的创作局限与革新路径 第五节 纪录片的价值内涵与叙事策略 第四章 电视节目的价值传递与审美接受 第一节 娱乐类节目的借鉴创新 第二节 谈话类节目的价值传递 第三节 文化类节目的审美接受 第四节 推理类节目的成功原因分析 第五章 电视节目和网络综艺的策划与传播 第一节 交友类节目的策划运作 第二节 广告类节目的传播效果 第三节 网络综艺的饭圈文化观察 结语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