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著系统梳理了从鸦片战争到万隆会议前后,现代中国作家南洋叙事的主要阶段、运动轨迹、独特策略及其价值。 论著对现代中国作家南洋叙事的三个阶段进行了分析论述。1840年至1911年左右为第一阶段,放眼看世界的文人逐渐摆脱传统海客谈瀛的话语模式,开始书写各自带有体验性和纪实性的南洋经验。1911年至1931年左右为第二阶段,民国成立之初,在国家意识之下对南洋进行了进一步的发现与研究,形成趋向一体化的思维路径,作家笔下出现较为固定的南洋类型意象和话语方式。1931 年至1955年左右为第三阶段,中国与南洋的距离因外敌入侵而被拉近,南洋华人社会凝聚了浓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意识,构成了中国作家走进南洋、重写南洋的时代氛围。论著还总结了现代中国作家南洋叙事的现代性价值。
颜敏,女,湖南涟源人。教授,博士(博士后),惠州学院中文系副主任,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文传媒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2009年入选广东省宣传系统优秀人才“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2014年入选广东省高校 “千百十工程”省级培养对象。主要研究领域为:跨文化与海外华人诗学、文艺传播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