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饲养学是以饲料全产业链生产和饲养环节精准控制为载体,全方位应用动物营养学原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动物食入饲料,被消化利用的是其中所含的各种有效养分,所以饲料是载体,养分是内质。家畜饲养学以揭示饲料养分在动物体内转化过程的量变和质变规律为主线,以提高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为核心,充分利用各种内在和外源调控因子的代谢调控作用,制订科学加工饲料和饲养动物的技术指南,最终做到按需供应和动物饲养的精准化,实现动物的高效生产。
《家畜饲养学(第2版)/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的编写遵循基本知识的先进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突出问题导向,技术介绍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每章后设置的思考题以巩固基本知识为主,拓展题以知识的综合应用、激励读者广泛阅读和思考为基本出发点。
《家畜饲养学(第2版)/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适用于高等院校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等专业相关课程教学,同时也可作为养殖企业技术人员和基层农技人员的参考书和工具书。
近20年来,我国畜牧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动物营养学与饲料科学等相关学科研究成果的应用,使畜牧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达到较高水平。动物营养学已发展形成系统动物营养学、动物分子营养学、动物免疫营养学、全方位动物营养学、营养表观遗传学等新分支。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仪器分析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广泛应用于动物营养学研究,在蛋白质、氨基酸、有效能、维生素、微量元素、生物活性物质、抗营养物质的代谢动力学,养分高效利用的营养调控原理与技术,优质畜产品生产的营养干预原理与技术,高效减排动物精准饲养技术,饲用抗生素替代等方面进行了大量持续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国饲料工业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家畜饲养学是以饲料全产业链生产和饲养环节精准控制为载体,全方位应用动物营养学原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动物食入饲料,被消化利用的是其中所含的各种有效养分,所以饲料是载体,养分是内质。家畜饲养学以揭示饲料养分在动物体内转化过程的量变和质变规律为主线,以提高动物对饲料的利用率为核心,充分利用各种内在和外源调控因子的代谢调控作用,制订科学加工饲料和饲养动物的技术指南,最终做到按需供应和动物饲养的精准化,实现动物的高效生产。
畜牧业在我国农业产值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畜牧业是国民动物性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和“健康中国”的重要保障。2015年以来,我国每年成品饲料产量均超过2亿t,消耗国产粮食总量的50%以上,同时蛋白质饲料和能量饲料对进口高度依赖。近10年,我国畜牧业化学需氧量年排放量始终高于1000万t,尚未合理利用的养殖废弃物也造成了不可忽视的环境污染。因此,发展现代畜牧业关系到我国粮食安全、环境安全和“健康中国”的国家战略。不断优化畜牧生产结构,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手段,提高畜牧业集约化、设施设备化及精准化水平,改善饲料利用率和畜产品质量,从源头减少养殖业对环境的污染,已成为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向。家畜饲养学是科学精准饲养动物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指南。
本教材的编写力争体现上述观点,并以产业问题为导向,强调知识和原理的综合应用,浓缩介绍了现代动物营养学和饲料学基本知识,将饲料加工与配合、饲喂技术、日常管理融为一体,并收录了最新营养需要推荐量、《常用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常用饲料有效能和主要氨基酸含量回归估测等内容。本教材的编写遵循基本知识的先进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突出问题导向,技术介绍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每章后设置的思考题以巩固基本知识为主,拓展题以知识的综合应用、激励读者广泛阅读和思考为基本出发点。本教材适用于高等院校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等专业相关课程教学,同时也可作为养殖企业技术人员和基层农技人员的参考书和工具书。
本教材编写组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等20所院校富有教学经验和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本教材承蒙中国农业大学李德发院士和吉林农业大学娄玉杰教授认真审阅,并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深表感谢!另外,部分知名农牧企业的技术骨干、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畜禽肠道健康与消化道微生物互作机制研究”项目组9位项目骨干也为本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很多帮助,教材中吸收了畜禽消化道稳态与养分高效转化的综合调控机理与技术、生物质调控畜禽肠道微生物功能和肠道健康的分子机制、饲用替代抗生素技术等研发计划的最新成果,在该项目组会议上多次讨论相关章节知识体系和框架,在此致以诚挚谢意。本教材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新近出版的动物营养学、饲料学以及动物营养研究进展和标准等书籍和资料,在此表示感谢。同时,本教材的出版也获得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相关部门和领导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限于编者水平,特别是在编写体系和知识构架上做了些探索,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饲料养分与动物的营养过程
第一节 饲料的养分组成
一、饲料概略养分
二、饲料纯养分
三、饲料养分与功能物质
第二节 动物的消化系统及其发育调控
一、猪消化系统发育与调控
二、家禽消化系统发育与调控
三、反刍动物消化系统发育与调控
第三节 动物的营养过程
一、采食
二、消化
三、吸收
四、代谢
五、利用
六、排泄
第四节 动物的蛋白质营养过程
一、氨基酸的分类及其营养生理功能
二、蛋白质的营养过程
三、氨基酸的利用
四、肽类营养
第五节 动物的能量营养过程
一、饲料能量的概念
二、动物所需能量的来源
三、饲料能量在动物体内的转化规律
四、动物的能量体系
本章小结
思考题
拓展题
第二章 饲料营养价值与营养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饲料营养价值的化学与物理评定方法
一、化学分析法
二、物理分析法
三、近红外分析技术
第二节 饲料营养过程的研究方法
一、采食研究方法
二、养分消化研究方法
三、养分吸收研究方法
四、养分转化与沉积研究方法
第三节 饲料微量养分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
一、矿物元素生物学效价的评定方法
二、维生素生物学效价的评定方法
第四节 动物营养需要量的研究方法
一、确定营养需要量的判断指标
二、主要养分的维持需要量测定方法
三、主要养分的生产需要量与总需要量测定方法
四、Meta分析法
本章小结
思考题
拓展题
第三章 动物的营养指南
第一节 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一、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的概念
二、营养需要的表述方法
第二节 维持需要
一、维持状态与维持需要
……
第四章 饲料配制与加工
第五章 猪的饲养管理
第六章 肉鸡的饲养管理
第七章 蛋鸡的饲养管理
第八章 奶牛的饲养管理
第九章 泌乳奶山羊的饲养管理
第十章 肉牛饲养管理
第十一章 畜产品品质的营养调控
第十二章 动物饲养与环境控制
附录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