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纳顿在《社会如何记忆》中以“社会记忆”一词取代哈布瓦赫的“集体记忆”,用以探讨“群体的记忆如何传播和保持”这一核心问题,并最终将纪念仪式和身体实践作为记忆保存和传承的两种最重要的形式。而《现代性如何遗忘》则是康纳顿置身于现代性的语境对这一问题所展开的深层追溯。康纳顿以记忆的另一面——遗忘作为研究的入口,提出:为什么在现代社会,遗忘成为一个日益凸显的问题? 康纳顿认为这是由现代社会的特点所决定,是现代社会自身带有的一种结构性遗忘,他称之为“现代性的悖论”。康纳顿采取了人文地理学的分析方法,强调记忆与空间、与人的身体之间的关系。他认为记忆的内容是以一定的位置和顺序存在于个体赖以生存的地理空间和环境结构中,记忆的顺序和形式就是它们在空间中存在的顺序和形式,在日常生活中个体正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去感知它们的顺序和形式,进而完成记忆的过程。康氏提出将这种记忆的原理和模式发挥到极致的就是纪念性的建筑物。但是,在现代社会,记忆的这两项基础——空间和身体——都发生了质的改变,特大城市的诞生、建筑面貌的日新月异、与劳动过程渐行渐远的消费主义……这一切都使得个体的社会生活不再与相对固定的地点和个体的身体绑定在一起,个体的社会生活空间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转变,记忆的机制遭到了破坏,并进而催生了现代社会的结构性遗忘。
保罗·康纳顿(Paul Connerton),英国剑桥大学社会人类学系教授,其延续和继承了哈布瓦赫记忆研究的社会学转向,近年来因为在该领域的研究成就逐渐为业内所推崇,成为国际知名的记忆研究专家。著有How Societies Remember(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How Modernity Forget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9)以及The Spirit of Mourning: History, Memory and the Body(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1)等专著,堪称记忆研究的“三部曲”。其中,《社会如何记忆》一书已经成为记忆研究领域的奠基性著作,该书于2000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翻译出版,成为文化研究领域众多学者和师生的必读书目,其思想观点被广泛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