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是“全国高等院校应用心理学系列精品教材”之一,共十个章节,主要阐述了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流派、心理障碍的基本症状、精神分裂症、神经症、心境障碍与自杀、恐怖症、强迫症、癔症、人格障碍、睡眠障碍、性障碍以及儿童与青少年的心理障碍类型及特征等内容。
“谈虎色变”是形容人们对于可怕事情的一种反应状态。变态心理学可以说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只“虎”,虽然它的研究内容对人类社会有极大助益,但大多数人还是对它避之不及。
我曾在学校担任“变态心理学”任课教师许多年,也参与了许多心理学方面的培训工作,还接触了许多心理异常的来访者,深感社会大众对于该领域的心理学内容还存在一些认识误区,以至于问题不能得到更恰当的解决;同时,对于有志于从事心理咨询与临床工作的人而言,“变态心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他们开展专业工作的重要基础。
因此,本书的编写一方面是为了让心理学专业或是心理学爱好者能够结合生活更好地理解变态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能够让普通大众了解生活所谓的“变态”,更好地生活。
在这本《变态心理学》中,我会将自己的学习和实践成果与大家做一个交流,特别是配合理论讲解提供的案例分析与探讨,绝大多数都是一手资料或者最新发生的,有助于大家更好理解和掌握变态心理学的知识。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变态心理学概述、精神症状的具体表现、各种精神疾病及其表现、相关的道德法律问题。
本书有以下特点:
1.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虽然变态心理学理论体系较为严密,但我们力求将严密的理论与大众生活和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使高深的理论更为普通人所理解、接纳。
2.学习与思考相联系。每章后面都布置了相应的复习,不仅是对各章内容的一个深入理解,同时可以引发读者进一步思考,拓展变态心理学视野。
3.阅读与理解相一致。本书写作中,文字陈述力求易懂易读,尽量用实际案例对概念、原理进行解释,对变态心理学内容的理解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本书大纲由西南大学心理学部王卫红、张璇制订。各章编写人员如下:第一章,王卫红、肖俊艳;第二章,王卫红、周林霖;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王卫红、张璇;第六章,王卫红、张璇、屈香妮;第七章,王卫红、李乙;第八章,王卫红、罗佳;第九章,王卫红、田泽宇;第十章,王卫红、杨婕;第十一章,张璇。全书由王卫红、张璇进行统稿,王卫红最后定稿。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在此衷心感谢多年来在变态心理学领域付出辛勤努力并取得成就的专家学者,同时要感谢“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感谢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对本书出版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任志林、杜珍辉编辑,他们提出的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使我受益良多。
在全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精益求精,但是难免会存在一些错误和不足,敬请读者原谅。
本书不仅可以作为高等院校心理学专业、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用书和教师教学用书,也可以作为心理咨询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心理健康辅导者、临床医学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热爱这个领域的人士的辅导和自学用书。
王卫红,江苏金坛人,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学士,西南大学(原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现任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副教授,中国社区心理学服务与研究中心社区心理健康研究室主任,重庆心理学学会秘书长,重庆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秘书长。主要研究专长为健康心理学、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社区心理学。主讲变态心理学、自杀与危机干预、团体辅导等课程。编写了《心理学通论》《简明心理学》《抑郁症、自杀与危机干预》等专业著作,也出版了《决胜高三心的力量》等通俗作品。如何在社会生活中让心理学发挥更大作用一直是自己的兴趣所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变态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历史
第三节 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
第二章 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式
第一节 心理动力学理论
第二节 行为主义理论
第三节 认知心理学理论
第四节 人本主义理论
第五节 神经科学理论
第三章 心理障碍的基本症状
第一节 认知过程障碍
第二节 情绪过程障碍
第三节 意志行为障碍
第四章 精神分裂症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的概述
第二节 精神分裂症的分型和病程
第三节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治疗
第五章 心境障碍与自杀
第一节 心境障碍的概述
第二节 心境障碍的分型及其特征
第三节 心境障碍的病因与治疗
第四节 自杀及其干预
第六章 神经症
第一节 神经症的概述
第二节 焦虑症
第三节 恐怖症
第四节 强迫症
第五节 躯体形式障碍
第六节 神经衰弱
第七章 癔症及应激相关障碍
第一节 癔症
第二节 应激相关障碍
第八章 人格障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人格障碍的类型
第三节 人格障碍的病因及治疗
第九章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第一节 进食障碍
第二节 睡眠障碍
第三节 性障碍
第十章 儿童与青少年心理障碍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精神发育迟滞
第三节 孤独症
第四节 多动症
第五节 其他障碍
第十一章 精神卫生服务:法律与伦理问题
第一节 精神障碍患者的法律保护
第二节 民事安置
第三节 刑事安置
第四节 治疗与研究中的道德困境
第五节 相关案例研判
参考答案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