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排水工程学(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共分为十一章,包括农田土壤水分及调控、作物需水量与灌溉用水、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灌溉水源与取水方式、灌溉系统规划设计、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农田排水原理、农田排水技术、排水系统规划设计、灌区管理、灌溉排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评价等内容。
《灌溉排水工程学(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比较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灌溉排水的经验和成果,突出了灌溉排水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知识,体现了水利与农业结合的特色,充实了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灌排环境以及清洁能源、智畿控制等现代化技术在灌排工程领域中的应用。
《灌溉排水工程学(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是农业工程类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核心教材,也可作为其他相近专业或从事灌溉排水工作的工程师、技术员的参考书。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灌溉排水工程学是农业工程类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主干必修专业课程。随着灌溉排水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新时代、新工科及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原版中部分内容和技术参数已不能反映发展现状和知识需求,因此需要即时进行修订。
修订过程中,增加了反映本学科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前景的内容,更新了相关统计数据和技术参数,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灌溉排水的经验与研究成果。考虑到知识的系统性,调整了部分章节结构,原来第一章农田灌溉原理分为了两章,将灌溉水源独立成章;由于雨水集蓄灌溉工程主要内容是雨水资源化利用的一种方法,不再单列,并入灌溉水源一章;灌排工程效益与经济评价在水利工程经济课程中讲授,不再作为本教材内容。加深了基础理论知识,补充增加了非充分灌溉基础理论等内容。突出工程规划设计的内容,第二版中管道输水灌溉系统,更改为管道输水灌溉工程,补充了相关内容。规范统一了相关计算公式,统一了术语的概念表述与符号。考虑新工科要求,增加了信息技术与清洁能源在灌溉排水管理中的应用内容。绪论及相关章节中增加了我国古代水利工程和改革开放之后水利事业发展成就,将四个自信的思政元素融入了教材内容。
全书共分为十一章,主要介绍了农田土壤水分及调控、作物需水量与灌溉用水、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灌溉水源与取水方式、灌溉系统规划设计、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农田排水原理、农田排水技术、排水系统规划设计、灌区管理、灌溉排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评价等内容。全书以灌溉排水科学理论为基础,以灌溉排水技术为主要内容,以灌溉排水工程规划设计为重点,重视灌排现代化管理与环境评价的知识要求,系统、全面、由浅入深,体现了多学科交叉渗透的特点,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自学能力的培养,力求体现理论依据充分、基础扎实、知识面宽、方法实用可靠等特色。
第三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二版前言
绪论
思考题
第一章 农田土壤水分及其调控
第一节 农田土壤水分状况
第二节 农田土壤水分运动
第三节 土壤-植物-大气连续体水分运动
第四节 农田土壤水分状况的调控措施
思考题
第二章 作物需水量与灌溉用水
第一节 作物需水量
第二节 农作物的灌溉制度
第三节 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与非充分灌溉
第四节 灌水率与灌溉用水量
思考题
第三章 灌水方法与灌水技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地面灌水方法
第三节 喷灌法
第四节 微灌法
思考题
第四章 灌溉水源与取水方式
第一节 灌溉水源
第二节 地表水取水方式
第三节 地下水取水方式
第四节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
思考题
第五章 灌溉系统规划设计
第一节 灌区总体规划
第二节 灌溉渠道系统规划
第三节 斗农渠规划与田间工程
第四节 灌溉渠道系统设计
第五节 灌区现代化改造
思考题
第六章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
第一节 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组成与类型
第二节 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规划布置
第三节 管道输水灌溉系统的水力计算
第四节 输配水管材及管道附属设施
第五节 灌溉管道系统的运行管理
思考题
第七章 农田排水原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农田排水对改善水土环境及作物生长条件的作用
第三节 农田排水对地面水和地下水的调控
第四节 农田排水标准
第五节 控制排水
思考题
第八章 农田排水技术
第一节 明沟排水技术
第二节 暗管排水技术
第三节 井排水系统
第四节 防治土壤盐碱化的水利技术
思考题
……
第九章 排水系统规划设计
第十章 灌区管理
第十一章 灌溉排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评价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