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程》的编写具有三个特点。
一,实用性。本教材对书法理论的编写,直接根据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的产生、演变历史展开,改变了多数教材按照历史朝代分期,诸多信息复合在一起不易区分的做法,引导学生直接进入对书法史论的学习。本教材对实践部分的编写,注重三笔字的训练过程,所有训练均以任务的形式展开,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第二,灵活性。本教材把书法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操作分别列出。上编“理论篇”可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讲解,对于教学条件有限的院校,也可以由学生通过自学来完成学习。下编“实践篇”配备有高质量图版,便于教师逐步深入讲授,以及学生对照学习。
第三,有效性。本教材在钢笔、粉笔范字的内容选择上,以人教版、北师大版等几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所指定的生字、诗词为主,同时兼顾教师经常用到的内容,如百家姓、中小学教师常用词、常用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大小写字母等,便于师范类学生掌握和运用。
一线优秀教师执笔,专家主审
全面贯彻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岗位任职能力为导向
中国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通过早期的汉字——甲骨文、金文可以看出,从汉字产生起,每一个汉字在传达字义的同时也展示了书法美学形象的双重功能。从商周至今的数千年时间里,难以计数的书法家、中下层书法爱好者均在尺牍书疏里寄托思想,于挥毫弄翰中抒发情志,创造出一幅幅心手双畅、精妙绝伦的优秀作品。前人的努力推动着书法艺术不断发展和演进,也给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因此,书法是中国的一门艺术形式,中国人能把本国文字的书写上升为艺术。
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特别是电脑、手机等智能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放下手中的笔,一味追求智能设备带来的方便和快捷。于是有人认为书法已经“不合时宜”,应该退出实用领域,只能成为少数书法家追求的艺术门类。事实上,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历代书法大家把对国家、社会、民族的责任感寄托在翰墨之中,一张宣纸上承载着厚重的家国情怀,值得我们学习;书法史上流传的诸多观念,作书先做人、心正则笔正对我们今天的道德修养仍有指导意义;书法艺术中包含的平正、对比、夸张等美学原则对于当代艺术依然有启发;等等。书法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时至今日仍然有着勃勃生机,我们可以自信地说,只要还有汉字,书法就永不磨灭。
师范类学生作为未来教师,肩负着传承中华文明,并努力使其发扬光大的神圣使命。毛笔、钢笔、粉笔是书法实用性的体现,三笔字作为教师的职业基本技能,是每一位志在投身教育事业的同学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在现代教学体系中,书法是美育的具体实施路径之一,具有培养学生观察力、表现力和意志力,提高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的重要作用。事实证明,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通过流畅美观的字迹所传达的知识内容,更容易被学生接受,甚至会对学生的一生产生影响。
本教材的编写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实用性。本教材对书法理论的编写,直接根据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的产生、演变历史展开,改变了多数教材按照历史朝代分期,诸多信息复合在一起不易区分的做法,引导学生直接进入对书法史论的学习。本教材对实践部分的编写,注重三笔字的训练过程,所有训练均以任务的形式展开,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第二,灵活性。本教材把书法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操作分别列出。上编“理论篇”可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讲解,对于教学条件有限的院校,也可以由学生通过自学来完成学习。下编“实践篇”配备有高质量图版,便于教师逐步深入讲授,以及学生对照学习。
第三,有效性。本教材在钢笔、粉笔范字的内容选择上,以人教版、北师大版等几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所指定的生字、诗词为主,同时兼顾教师经常用到的内容,如百家姓、中小学教师常用词、常用标点符号、阿拉伯数字、大小写字母等,便于师范类学生掌握和运用。
本书的编写人员主要为师范类专业的一线书法教师,主编刘大龙、罗念是重庆旅游职业学院教师,副主编李松朋是长江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书法教师,周国庆是重庆三峡学院书崔永异是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人文学院书法教师,王见林是重庆市黔江区民族职业教育中心书法教师,刘洪辉是文山学院书法教师。编委成员中,贵州省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与体育教育学院的书法教师侯西旺负责第一章的撰写,刘洪辉负责第二章的撰写,罗念负责第三章的撰写,刘大龙负责第四、七章的撰写,周国庆负责第五章的撰写,李松朋负责第六章的撰写,崔永异负责第八章的撰写,重庆市黔江区中塘小学的书法教师徐飞负责撰写第九章。重庆旅游职业学院的陈桦老师、余圭涛老师,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刘敬龙老师,以及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的卢省吾老师负责了全书的图版及校对工作。
上编 理论篇
第1章 篆书发展简史
第一节 先秦至秦汉篆书
第二节 唐代篆书
第三节 清代篆书
第2章 隶书发展简史
第一节 隶书的形成
第二节 汉代隶书的发展
第三节 清代隶书的发展
第3章 楷书发展简史
第一节 楷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楷书的发展及兴盛
第4章 行书发展简史
第一节 行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行书的流传与演变
第5章 草书发展简史
第一节 东汉魏晋草书
第二节 唐代草书
第三节 宋以后草书
下编 实践篇
第6章 师范类学生三笔字书写技能要求
第一节 师范类学生书写技能的要求
第二节 师范类学生书写技能的构成
第7章 毛笔字书写训练
第一节 笔法
第二节 字法
第三节 墨法和章法
第四节 欧阳询楷书作品《九成宫醴泉铭》技法解析
第8章 钢笔字书写训练
第一节 钢笔字的书写姿势
第二节 钢笔楷书的基本笔法
第三节 钢笔楷书的基本笔画和组合笔画
第9章 粉笔字书写训练
第一节 粉笔字基础知识
第二节 粉笔字用笔训练
第三节 粉笔字书写训练
附录 临摹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