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创设》首先重点阐述幼儿园环境的重要作用及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接着分龄分段地对幼儿园小、中、大班的班级环境特点、区角活动环境与材料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特别就如何营造五大领域课程环境作了具体指导;最后探讨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及节庆活动环境创设的内涵和创设要求。
第一章 环境概述
第一节 环境的概念
第二节 环境的分类
第三节 环境的作用
第四节 幼儿喜欢的环境
第五节 幼儿教师应掌握的环境教育理论
第二章 幼儿园环境创设原则
第一节 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原则
第二节 幼儿园精神环境的营造原则
第三章 幼儿园小班环境创设
第一节 小班环境的特点
第二节 小班区角活动环境与材料
第三节 小班五大领域课程环境
第四章 幼儿园中班环境创设
第一节 中班环境的特点
第二节 中班区角活动环境与材料
第三节 中班五大领域课程环境
第五章 幼儿园大班环境创设
第一节 大班环境的特点
第二节 大班区角活动环境与材料
第三节 大班五大领域课程环境
第六章 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
第一节 幼儿园户外环境的内涵
第二节 幼儿园户外环境创设基本要求
第三节 各类户外环境创设案例
第七章 幼儿园节庆活动环境创设
第一节 幼儿园节庆活动的内涵
第二节 节庆活动环境创设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节庆活动环境创设案例
图片目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幼儿园环境创设》:
三、瑞吉欧教育的环境观
在瑞吉欧·先进的教育和良好的建筑环境是分不开的,瑞吉欧体系认为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儿童空间是最基本的支持部分,教育和空间结合在一起,而且富有深度和哲学性。
瑞吉欧·艾米利亚把以下要素列为“理想的幼儿环境的特征”:
①渗透性:环境本身的特征是混合的、密集的,彼此之间以及被外部世界“污染”着,没什么东西是孤立的。
②整体混合性:指具有多样性、鼓励性、接纳性的生态系统。
③多感官性:感官体验的丰富性;用整个身心去观察和发现;能在认知和创造力方面担当起联觉作用的感官导航系统。这对于知识积累和性格形成非常重要。
④渐成性:学校环境必须是灵活的、可操纵的,像一个活的机体一样,可以随居住在里面的文化个体的变化而发展、演变。
⑤社区性:空间的形式和性质鼓励接触、交流、移情和相互作用。
⑥建构主义:学校是一个研究和试验的基地,是一个实验室,在那里,知识的形成方式不是线性的,而是一个发展的网络,是动态的交织和联结。
⑦叙述性:环境是心灵的皮肤,这种可以提供能量的第二层皮肤由文字、想象、材料、物品和颜色组成,它可以显示孩子的存在,即使他们不在现场。自我体现是空间的一种能力,它能告诉我们形成学校环境的所有的选择和源泉,好像一幅全息图一样。
⑧高度常态性:一个由不同的部分构成的和谐、平衡的整体。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物体、情景、图像、材料)产生稳定的结构,不同部分保持和谐。这种紧张而有趣的常态的效果不是由一个单一的环境因素产生的,而是由很多不同要素通过平衡组合产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