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是美国社会的标志性价值观之一。但是,“创造力”这个概念的诞生和被推崇的历史是短暂且充满争议的。正如作者在本书中所揭示的,战后美国人创造了“创造力”的概念,通过各种运动来定义它,利用它的力量来满足美国资本主义和冷战下生活的要求。创造力得到了一群专业人士——心理学家、工程师、企业家和广告人——的支持,在他们量化、解释和系统性再现某种被称为人类创造力的各种尝试中,又将自己独特又时常相互冲突的欲望注入其中。
今天,当创造力不断被追求、量化和最大化时,对这个概念的令人大开眼界的历史追溯,帮助我们看到它真正是什么,以及它真正为谁服务。
塞缪尔·W.富兰克林(Samuel W.Franklin)
文化史学者,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人本设计方向的博士后研究员。他曾获得过史密森学会的勒梅尔森发明和创新研究中心、哈格利图书馆和博物馆、哈蒂信托研究中心、斯坦福艺术学院和布朗大学数字奖学金中心关于创造力的研究奖学金。并为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国家9·11纪念馆等机构策划了多个展览。
王筱蕾
中国传媒大学副研究员,法学(民族学)博士,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跨文化教育研究和比较教育研究,在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近20篇,出版有学术专著《格兰特多元文化教育思想》。
谢璐
副教授,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四川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
引言/001 1 在平凡与卓越之间/022 2 头脑风暴的诞生/060 3 作为自我实现的创造力/091 4 鞋厂里的集思法/118 5 有创造力的孩子/136 6 麦迪逊大道上的革命/154 7 创造力之死/179 8 从进步到创造力/192 9 创造力万岁/213 结论:该做些什么/236 致谢/243 注释/248 索引/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