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实践(Evidence-BasedPractice,EBP)在社会工作、教育、经济、管理等学科和领域均发挥着重要影响。在欧美西方国家循证社会工作也已经成为显学和主流的实践范式。目前国内循证社会工作仍处于理念推广和探索阶段。然而现实中仍有许多学者或实务工作者对循证实践的定义和使用不清楚,甚至一些教育者和研究人员错误的理解和开展了所谓的循证实践。这本书为国内第一本全面聚焦循证社会工作实务的书籍。本书介绍了循证实践的核心思想和实务步骤,通过案例展现了一线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学习和使用EBP时所面临的许多日常现实,说明了如何依据研究成果和专业知识开展循证实践,如何在证据使用中强调情境性、如何将证据与案主的独特性、偏好和价值观予以整合。这些案例既强调了循证社会工作中的“证据为本”不是僵化死板的亦步亦趋,而是价值观的直接载体,是“案主中心”的追溯,也展示了循证社会工作所面临的局限,说明了循证不过是一个工具,有其特殊的功用,也有其局限性。我们不能因为工具会被人错误地利用而否定工具本身。
王英,博士,现为兰州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甘肃省“飞天学者”特聘教授、甘肃省社会工作督导人才、兰州市社会工作协会会长、兰州市养老机构等级评定专家,美国老年学会会员、Campbell 协作网系统评价评审专家;研究方向为循证社会工作、健康社会工作;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在《人口学刊》、《兰州大学学报》、Journal of Applied Gerontology、Palliative & Supportive Care等报刊上发表文章多篇。
上编 循证社会工作方法 第一章 循证社会工作概述 第一节 循证社会工作的概念 第二节 循证社会工作的六个步骤 第二章 评估服务对象需求和识别循证问题 第一节 需求评估 第二节 循证实践的问题模型 第三章 收集研究证据 第一节 证据金字塔 第二节 收集研究证据的流程 第四章 证据质量评估 第一节 证据质量的概念和评估指标 第二节 批判性评估证据质量 第五章 证据整合 第一节 证据与证据整合 第二节 四要素证据整合模型 第三节 五要素证据整合模型 第六章 证据转化 第一节 证据转化模型概述 第二节 RE-AIM证据转化模型 第三节 PRISM证据转化模型 第七章 服务方案的制订、实施、评估与证据反馈 第一节 服务方案的制订 第二节 服务方案或干预计划的实施 第三节 服务评估与证据反馈 第八章 证据制作 第一节 制作系统评价证据的基本步骤 第二节 纳入研究的偏倚分析 第三节 系统评价的报告规范 第四节 证据分级 下编 循证社会工作实践 第九章农村社区残疾人的生计改善 步骤1:识别证据问题 步骤2:收集残疾人生计状况改善的证据 步骤3:批判性地评估证据质量 步骤4:证据整合 步骤5:证据转化 步骤6:干预计划的制订、实施和反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