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设计作为一个创造并构筑公共空间的平台,对城市的创新性具有很大的意义和帮助,尤其是当下新型城市的发展,更需要这样的人才。而《公共艺术设计》就是针对此类人才培养编写的一本适用于高等院校艺术教学的教材,从公共艺术设计的概念、艺术特征、艺术功能、艺术类型、设计原则、设计材料等几个方面进行讲解。
现如今,人类生活在一个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并且人与人的交流方式与以前大不相同了。交流交往的最大需求导致了人们需要在公共场合聚集,并且能产生对话和产生一些有趣的故事。公共艺术设施的展示是社会交往的媒介和催化剂:允许公众向自己提出问题,同时也向周边环境提出问题。
公共艺术是一个平台,这个平台用艺术构筑公共空间、创造性空间。艺术家们更倾向对城市环境做新创意,比如用空气、气体等来创造公共艺术。通过一些方式,我们使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互相渗透,同时,也会建造一些公共和私人的混合空间。通过产生两种不同性质的空间,我们刺激人们对新的空间产生不同以往的认识。
公共艺术空间已经发展成为多领域的专家合作、多感官的,并且会是由从事不同领域的艺术家们共同合作的结果。更广的角度能促使多元化和创新的城市环境的形成。公共艺水设施能成为特殊的体验和多元感知行为的平台:音乐、表演、媒体和任何形式的感官艺术都能被融合,并且达到一个更和谐的新境界。
一座城市的设计也影响着艺术的形成。比如,在柏林,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建筑面貌就能影响设计师所做的公共艺术设计。但是这最大的启发和灵感是90年代的柏林:随着东柏林的消失,这提供了一种无政府状态的环境。这允许“随意使用”城市里大量的空地。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可用的城市地,我们能推进发展一种特殊的空间设计。
不同的方式、材料、形式、规模将活动的概念、公共空间的创造与分享和增加公众参与性完美地联系到一起。公共设施是体验环境的一个重要媒介,富有可玩性的互动模式可以使从未使用过的区域变成活动中心。通过艺术家和设计师提高社会交往、创造性和公共氛围。我相信艺术家们的公共艺水设计作品会让城市变得有活力并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再冷漠。
周严,讲师,就职于文华学院环境设计系。
研究方向:公共空间设计
主讲课程:表现技法、办公空间设计、酒店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
主要发表论文及获奖经历:
2011年,在《价值工程》杂志发表论文《浅论建筑立柱的装饰造型设计》。
2014年,撰写的论文《浅论建筑立柱的装饰建筑造型设计》在湖北省第五届大学生艺术节艺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中,荣获设计类一等奖(此证为湖北省教育厅颁发)。
2014年,撰写的论文《室内设计教程研读品鉴——评<餐厅空间设计与表现>》发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当代教育科学》上。
2016年,在核心杂志《美术观察》发表《南昌高新大道景观设计》作品一幅。
2016年,在《Gummi Fasern Kunstst》期刊上发表文章《Expression of interior Iighting effect based On computer assisted technology》一篇,被EI收录。
2017年,设计作品《承、脉——木兰古村设计》入围湖北省第七届高校美术设计展,并收入作品集。
第1章 概述
1.1 公共艺术的历史演化
1.1.1 “前公共艺术”时期
1.1.2 早期公共艺术
1.1.3 现代主义时期的公共艺术
1.1.4 后现代主义时期
1.1.5 中国公共艺术的历史与发展
1.2 “公共艺术”概念及内涵
1.2.1 “公共艺术”的内涵
1.2.2 公共艺术的概念
1.2.3 公共艺术与相关概念辨析
1.3 公共艺术的属性
第2章 公共艺术的特征
2.1 公共性
2.2 公众性
2.3 参与性
2.4 互动性
2.5 问题性
2.6 艺术性
2.7 功能性
2.8 多样性
2.9 文脉性
2.1 0艺术表现上的通俗性
2.1 1综合性
2.1 2统一性
第3章 公共艺术的功能
3.1 公共艺术的审美功能
3.1.1 公共艺术审美功能的意义
3.1.2 公共艺术的审美的美学形式法则
3.1.3 公共艺术审美功能的实现途径
3.1.4 主体对公共艺术的再创造
3.1.5 公其艺术审美功能的独特呈现
3.2 公共艺术的社会组织功能
3.2.1 公共艺术社会组织功能的主要表现
3.2.2 公共艺术的社会组织功能的产生
3.2.3 公共艺术社会组织功能的表现
3.2.4 公共艺术社会组织功能的个性社会化
3.3 公共艺术的社会交际功能
3.3.1 良好的公共空间艺术为社会交际提供契机
3.3.2 公共艺术增进市民间的了解与沟通
3.3.3 公共艺术创作过程中的互动交往
3.3.4 公共艺术作品自身表达
3.4 公共艺术的城市文化塑造的文化语义功能
3.4.1 公共艺术与城市的“可意象性”
3.4.2 公共艺术是城市精神文化气质的象征符号
3.4.3 公共艺术是城市品牌宣传的主渠道
第4章 公共艺术的类型
4.1 传统代表类型
4.1.1 壁画
4.1.2 雕塑
4.1.3 装置艺术
4.1.4 景观小品
4.2 特色和新兴类型
4.2.1 室内置景艺术
4.2.2 地景造型艺术
4.2.3 水景造型艺术
4.2.4 灯光造型艺术
第5章 公共设施设计
5.1 公共设施的概念
5.2 公共设施的设计原则
5.2.1 易用性原则
5.2.2 安全性原则
5.2.3 系统性原则
5.2.4 审美性原则
5.2 与独特性原则
5.2.6 公平性原则
5.2.7 合理性原则
5.2.8 环保性原则
5.2.9 法制性原则
5.3 公共设施的分类及介绍
5.3.1 公共信息设施
5.3.2 公共卫生设施
5.3.3 公共交通设施
5.3.4 公共休息设施
5.3.5 公共照明设施
5.3.6 公共服务设施
5.3.7 公共游乐设施
5.3.8 无障碍设施
5.4 公共设施设计的发展趋势
5.4.1 多元化和专业化
5.4.2 智能化
5.4.3 人性化和个性化
5.4.4 工业结构标准化与模块化
5.4.5 艺术化与景观化
第6章 公共艺术的材料
6.1 公共艺术中“材料”的意义
6.1.1 材料在文化表达上的意义
6.1.2 材料在美感上的意义
6.1.3 材料在功能上的意义
6.2 公共艺术中常用的材料
6.2.1 金属
6.2.2 石材
第7章 公共艺术作品赏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