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年度质量报告(2015)》共有四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总体报告,从宏观上梳理了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与整体进展,提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趋势展望;第二部分为专题报告,分别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大学生主题教育、大学生党建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实践育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以文化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等九个方面呈现不同领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状况和质量水平;第三部分为区域报告,选取了北京、黑龙江、上海、湖北、重庆等省(市)为代表,全面介绍了这些地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情况;第四部分为附录,主要内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事记(2015)和相关文件目录。
第一编 总体报告
第一章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进展(2015)
第一节 工作思路与整体推进
第二节 重点领域的新进展
第三节 发展的趋势与展望
第二编 专题报告
第二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专题报告
第一节 政策解读
第二节 工作进展
第三节 对策建议
第三章 大学生主题教育活动专题报告
第一节 政策方针
第二节 实践探索
第三节 趋势展望
第四章 大学生党建工作专题报告
第一节 政策方针
第二节 工作进展
第三节 经验建议
第五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报告
第一节 政策解读
第二节 工作举措
第三节 主要成效
第四节 对策建议
第六章 高校实践育人专题报告
第一节 政策解读
第二节 进展成效
第三节 理论分析
第七章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题报告
第一节 政策精神
第二节 工作进展
第三节 发展建议
第八章 高校以文化人专题报告
第一节 政策方针
第二节 进展成效
第三节 工作路径
第九章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质量专题报告
第一节 方针政策
第二节 工作进展
第三节 经验建议
第十章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专题报告
第一节 政策解读
第二节 工作进展
第三节 发展建议
第三编 区域报告
第十一章 北京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年度质量报告
第一节 政策方针
第二节 进展成效
第三节 工作设想
第十二章 黑龙江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年度质量报告
第一节 实践进展
第二节 特色成效
第三节 思考展望
第十三章 上海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年度质量报告
第一节 总体思路
第二节 探索实践
第三节 成效计划
第十四章 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年度质量报告
第一节 政策方针
第二节 主要成效
第三节 建议展望
第十五章 重庆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年度质量报告
第一节 政策方针
第二节 工作进展
第三节 基本经验
第四节 主要打算
第四编 附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事记(2015)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文件目录(2015)
后记
《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年度质量报告(2015)》:
2.预防干预体系。天津市通过采取坚持预防与干预相结合、全面筛查与个别关注相结合、校内预警与专业治疗相结合的工作思路,积极打造网格化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在横向上,建立了新生入学全员心理筛查和约谈的制度,形成了“摸查—分析—约谈—建档—咨询—帮扶”相衔接的学生心理危机预防机制,并要求各学校做到一人一档、一人一策、一人一帮。在纵向上,统一制定全市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标准化工作流程,主动加强与天津市卫生系统及医疗单位的战略合作,为学校搭建畅通的校医转介渠道。在高校建立心理咨询教师值班制、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制以及宿舍、班级、院系和学校四级预警机制。重庆市和黑龙江省也强调要拓展心理健康服务职能,做好心理危机排查与干预工作,通过开设24小时危机干预热线和咨询预约热线,建立了危机排查“零报告”制度。
3.教材课程体系。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体系建设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发挥着积极有效的作用。上海市组织全市12所高校心理中心和“大中心”的一线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要求,编写出版了科学性、可读性俱佳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材,为各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课程提供教学内容的理论参考。黑龙江省着力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集全省心理健康教师智慧组织编写并出版了一套6本的全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教材,9个省50多所高校在使用该教材;省内各学校积极面向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或必选课,并形成系列课程体系。
(三)三大载体永葆健康教育生命力
1.主题性活动月。2015年3月和5月的心理健康活动月成为各省市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2015年3月江苏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在全省高校开展“3·20咱爱您”心理健康教育周和“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的通知》,将心理健康节活动的传统时间进行延伸,携手发动政府、学校、家庭等社会力量关爱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上海将五月确定为全市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以全体大中小学和区县为单位,广泛组织活动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