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录了作者完成这些配置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实现高效P&ID设计的过程,涵盖了AutoCAD P&ID的基础知识、软件的安装与卸载、图形界面、管理项目与图形的方法、绘图步骤、创建项目和绘制图形的过程以及对P&ID环境进行个性化设置的方法、动态块与DWT模块等内容。
《AutoCAD P&ID自学笔记》特色:
·内容全面,体例新颖。
·图文并茂,逻辑性强。
·案例丰富,实践性强。
一个屌丝的苦逼尝试
2006年至今,作者从事工程设计工作,是最底层的屌丝工程师。使用AutoCAD绘制PandID图是职业生涯中一大头疼事,本书是作者为寻求自动化绘制PandID所做的苦逼尝试的结果。
2006年,当时的老板对人工数阀门表示不满,我便决意寻找/开发一款软件来完成自动统计阀门的工作。
备选方案有:方案1——使用AutoCAD自定义带属性的块来实现;方案2——使用Visio;方案3——购买专门的PandID软件。三个方案的优缺点如下所示。
方案1:比较容易实现,但是需要使用者对整个规则非常熟悉,让设计师牢记这些块的使用规则很不容易,而在人员流动比较快的情况下把每一位新同事都培训到这个水平就更不容易了。
方案2:曾经对我很有吸引力,Visio软件体量小,界面简洁,是我这样的屌丝寻求自动化的良好选择。但Visio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它是一个通用平台,不内置任何PandID工业标准,对工业标准的支持需要二次开发。
方案3:2006年时,国产PandID软件才刚刚崭露头角,很不成熟,PDMS这种高大上的“冷艳女神”根本不是我等屌丝敢于觊觎的,而AutoCAD PandID那时候根本没听说过。
综上,初定方案2。在潍坊学院的图书馆里,我在Visio教程与VBA编程教程之间反复摇摆,后来换到山东省图书馆,一晃就是两三年。
2010年,我第一次担任项目主设,用AutoCAD“画”PandID,画到反胃呕吐,寻找/开发一款PandID软件的愿望无比强烈。我那时候已经知道了AutoCAD PandID。一些国产PandID软件也来公司做过宣传,由于具备一些编程基础,很容易听出来国产软件的缺陷,因此兴趣点仍然放在Visio与AutoCAD PandID上。
初识AutoCAD PandID的感觉是惊艳,它以图块为基础,非常好地支持工业标准,同时具备数据化、自动化的优点,最重要的是它对图块经过适当的包装,不需要设计师记住使用规则。但AutoCAD PandID把这些复杂的规则转移给了管理员,不经过一套复杂、缜密的个性化配置,很难直接用于实际工作。
那时AutoCAD PandID还只有英文版,我不懂英文,依靠翻译软件逐个单词看地很辛苦。工作忙,还有一些专业上的事情需要占用心思,慢慢地,AutoCAD PandID和Visio之间的比选就淡化成记忆深处一个模糊的念头了。
2014年春天,短短十来天有5个标要集中投出,看到仪控专业的同事们趴在液晶屏上数5个项目的阀门和仪表,我想是有必要做点什么了。
然而时过境迁,2006年国产PandID软件才刚刚踉跄上路,2014年已经百花争艳;而此时Plant 3D已蔚然成风,单纯的PandID软件则已未老先衰;甚至PDMS这种“冷艳女神”也开始向小公司伸出一枝红杏。尤其是,我看到AutoCAD的一张宣传画,关于Plant 3D的使用,画面上的两位工程师(一男一女)是非洲朋友。
非洲裔女工程师已经用上了Plant 3D,这事着实刺激了我。理论上讲,Plant 3D及其代表的三维工厂设计方法必定是未来的技术潮流,如果基于Visio搞开发,日后必定沦为沉没成本;而若使用AutoCAD PandID,则可以在Plant 3D时代作为财富得到继承。
事实上,基于AutoCAD PandID的工作已经算不上是开发,因为大量底层的基于AutoCAD的二次开发工作已经由Autodesk完成了,用户只需要按照既定规则做一些个性化配置即可。
当我确定选择AutoCAD PandID时,却发现AutoCAD PandID的帮助文档绝不像AutoCAD那般具有可读性,于是我跑到西单书店,却没想到整整两排书架的Autodesk系列图书里竟然没有一本关于AutoCAD PandID的书,于是我决定自己写一本。
因作者水平有限,疏漏与谬误在所难免,还请多多海涵。
读者对象
如果您不知道PandID是什么,那么本书不适合您,本书不是AutoCAD的进阶教程。
如果您使用Plant 3D,那么本书只能在PandID的部分提供局部的参考。
如果您希望通过Vault实现多人联机协作,那么本书不适合您,本书不涉及Vault。
如果您使用其他PandID或者3D工厂软件,那么本书可以供您了解Autodesk的同类产品。
如果您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绘制PandID,但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您一直用Autodesk来绘制PandID,而您对此感到痛苦,那么本书就是为您写的。
即便您已经习惯并适应了用AutoCAD绘制PandID,也不妨阅读本书,它可以让您专心于设计,而不必为绘图所累,更不必为提资所累。
即便您用AutoCAD绘制PandID已经出神入化,使用AutoCAD PandID也仍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章节概述
第1章介绍使用AutoCAD PandID应该具备的基础知识。
第2章介绍软件的安装与卸载。
第3章介绍AutoCAD PandID的图形界面。
第4章介绍管理项目与图形的方法。
第5章介绍基本绘图操作。
第4、第5章力求将所涉及的方法讲述全面,但对于具体操作的细节不进行深入介绍。
第6章展示创建项目的过程。
第7章展示绘制图形的过程。以示例的方式,使用第5章介绍的方法绘制图形,并介绍了第5章未涉及的进阶绘图方法与技巧。
第8章展示操作图形数据的过程。
第9章展示验证与发布成果的过程。
第6~9章基于PIP标准,以示例的形式展示一个项目从创建到绘制、操纵数据,一直到成果发布的全过程,对于操作过程中的细节进行深入展示,而对每一步操作可能的多种方法并不兼述。
第10章介绍对PandID环境进行个性化配置的方法。
第11章介绍动态块与DWT模板。
第12~14章基于DIN标准,根据KKS编码系统下的烟气脱硫项目的具体工作情境,针对具体的工作需求,展示从需求分析到个性化定制,直至完成绘图、发布工作成果、导出数据报告的过程。
最后是附录,里面收集了AutoCAD PandID配置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参数,供需要时查阅。
学习AutoCAD PandID,尤其是完成随书案例,是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为了增强读者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可以先阅读14.5节,体验使用AutoCAD PandID带来的便利。
阅读建议
本书读者大概都具有工程设计的行业背景,因此1.1、1.2节可以跳过。若非具备深厚的数据库、面向对象编程功底,1.3节应仔细阅读,否则可跳过。1.4节应该了解。
第2章是软件的安装与卸载步骤,供不太熟悉软件维护的读者使用,经常维护计算机的读者请跳过。
第3章是必须要熟悉的。但多数读者恐怕并不使用AutoCAD PandID自带的PIP、DIN等标准作图,所以在正式使用之前恐怕不得不先让自己成为管理员,在浏览第3章之后请接着阅读第10章。
即便读者具有数据库、面向对象编程的基础,也未必能读完第10章就能胜任管理员。在阅读第10章之后,顺序阅读第4~9章,随本书完成一个简单项目的全部工作过程,了解PandID项目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技巧,理解第10章所做的自定义设置怎样在PandID图形中起作用。
完成以上步骤后,基本上就掌握了使用AutoCAD PandID绘图以及配置AutoCAD PandID工作环境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按照第12~14章的步骤完成一整套个性化配置与图形绘制的全过程,巩固此前的学习成果,把对理论的理解转化为具体的技能。
第11章是使用AutoCAD PandID需要具备的传统AutoCAD技能,熟悉的读者可以跳过。
作者
2014于北京
第1章 背景知识
1.1 P&ID
1.1.1 P&ID的概念
1.1.2 P&ID的要素
1.1.3 P&ID的标准
1.1.4 P&ID的使用情况
1.2 AutoCAD P&ID
1.3 几个重要的概念
1.3.1 数据库&辅助设计
1.3.2 类&对象&特性
1.3.3 图层
1.3.4 动态块
1.3.5 工作空间
1.3.6 发布
1.3.7 模型&布局&图纸&视口
1.3.8 DWT样板&自动完成字段
1.4 理解AutoCAD P&ID的文件结构
第2章 安装与卸载
2.1 安装包获取
2.2 系统要求
2.2.1 32位
2.2.2 64位
2.3 安装步骤
2.4 启动
2.5 卸载步骤
2.6 小结
2.6.1 比较桌面快捷方式
2.6.2 DWG文件的默认程序
第3章 AutoCAD P&ID工作界面
3.1 欢迎页面
3.2 主页面
3.3 项目管理器菜单
3.4 项目设置
3.5 项目数据
第4章 管理项目与图形
4.1 创建或打开项目
4.2 创建图形
4.3 将图形复制到项曰中
4.4 设置图形特性
4.5 创建文件夹
4.6 设置文件夹特性
4.7 文件与文件夹操作
4.8 验证图形
4.9 保存项目与图形
4.10 将图形输出为DWG
4.11 发布工作成果
第5章 基本绘图操作
5.1 添加元件
5.2 添加线
5.3 添加在线元件
5.4 添加仪表
5.4.1 添加在线仪表
5.4.2 添加通用仪表
5.5 编辑图形
5.5.1 认识夹点
5.5.2 编辑元件
5.5.3 编辑线
5.5.4 编辑在线元件
5.5.5 使用线组
5.5.6 使用特性面板
5.6 添加位号和注释
5.6.1 添加位号
5.6.2 添加注释
5.6.3 位号与注释的区别
5.7 操纵图形数据
5.7.1 认识数据管理器
5.7.2 在数据管理器内操纵数据
5.7.3 数据输出与输入
5.8 关于线的几个概念
5.8.1 线段
5.8.2 草图线
5.8.3 线组
5.8.4 管线段
5.8.5 管线组
5.8.6 管线
第6章 创建一个项目
6.1 创建项目
6.1.1 项目设置向导第1页
6.1.2 项目设置向导第2页
6.1.3 项目设置向导第3页
6.1.4 项目设置向导第4页
6.1.5 项目设置向导第5页
6.1.6 项目设置向导第6页
6.2 创建第一个图形
6.3 创建文件夹
6.4 创建第二个图形
6.5 设置图形特性
6.6 设置项目特性
6.7 自动完成字段
第7章 绘制图形
7.1 确认工作模式
7.2 绘制第一张图形
7.2.1 添加元件
7.2.2 添加线
7.2.3 添加在线元件与仪表
7.2.4 完成图形
7.3 绘制第二张图形
7.4 使用员间连接符
7.4.1 绘制连接符
7.4.2 初次连接
7.4.3 体验失败
7.4.4 完美连接
7.4.5 小结
第8章 操纵图形数据
8.1 浏览项目数据
8.1.1 确定浏览范围
8.1.2 浏览选定节点
8.1.3 小结
8.2 输出数据到Excel文档
8.3 在Excel表格里修改数据
8.3.1 页间连接符
8.3.2 卧式离心泵
8.3.3 敞口储罐和拱顶罐
8.3.4 主工艺管线
8.4 从Excel表格输入数据
8.5 处理从外部输入的数据
8.5.1 页间连接符
8.5.2 卧式离心泵
8.5.3 敞口储罐
8.5.4 拱顶罐
8.5.5 主工艺管线
第9章 验证图形与发布成果
9.1 验证图形
9.2 输出DWG
9.2.1 输出DWG文档
9.2.2 理解DWG文档
9.3 发布P&ID项目
9.3.1 页面设置
9.3.2 打印
9.3.3 输出
9.3.4 小结
9.4 输出/使用项目报告
9.4.1 浏览项目报告
9.4.2 使用/输出项目报告
第10章 配置P&ID环境
10.1 常规设置
10.1.1 项目详细信息
……
第11章 动态块&DWT模板
第12章 某火电厂湿法烟气脱硫(石灰石)P&ID需求分析
第13章 完成个性化配置
第14章 烟气脱硫(石灰石)P&ID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