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教育,这两样怎么弄到一起了?是的,你没看错,金庸大师的武侠小说里也能读出教育学。《和金庸一起聊教育》就是这样一本书,作者结合金庸小说的内容情节,用教育学的相关知识,分析了诸多武侠人物的成长史。
全书58篇文章,几乎囊括了金庸全部武侠作品的主要人物。作者以一位教育研究者的视角,把目光锁定在了英雄、大侠以及反派人物的青少年时代,解读他们从幼儿期到青春期的成长密码,找出教育、成才问题的关键。诸如,同样是缺失父爱的英雄后代,是什么原因让郭靖成为大侠而杨康却身败名裂?相似的苦难困厄之下,为何张无忌、令狐冲成为统领江湖的英雄而林平之、游坦之却走上了不归路?本不喜欢学武的段誉、虚竹怎么就一下子成了武林高手?曾经的小乞丐石破天何以破解难倒天下所有高手的秘密?等等。
作者所探讨的对象除了孩子、学生,还有家长和老师,以及这些青少年武侠人物的成长环境。有远赴边疆支教的江南教学团队,有藏书世家走出的女博导,有寓教于乐的的老顽童,还有华山武术学院的老校长,等等。这些名师之所以能教出好徒弟,得益于他们的人品师德、职业素养和高级的教学方法。张三丰的两次教学示范、藏经阁扫地僧的现身说法等故事情节都被作者饶有兴致地进行了分析。当然,也有不称职的老师,像应试教育的急先锋灭绝师太;也有不合格的家长,如溺爱子女的母亲黄蓉和望子成龙的慕容博等。
这是一本别样的武侠史,也是一部教育学的案例集。它以金庸小说里的人物为原型,以他们的故事为底本,从他们的成长轨迹中,探讨教育的诸多问题。作者将金庸小说里的人物按年代排序,同时把各个小说的前后背景相连,呈现出一幅跨朝代的巨幅武林画卷。作者语言幽默,观点有趣,引据可考,是部结合教育学和武侠史的随笔集,同时也为读者展现出金庸堪称教育家的一面。
该书采用布艺封面,烫白工艺,32开精装小开本。作者手刻藏书票,仅此一版,限量发售。
《和金庸一起聊教育》将金庸“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的武侠全集浓缩成一本小书,作者从教育学的角度探讨金庸在人物、情节设置上的深意,既援引知名教育学家如蒙塔梭利、劳伦斯?科恩等人的经典理论,亦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为读者呈现出了金庸作为教育家的一面。书中文章尽管涉猎知识广博、谈及理论深奥,但作者语言风趣幽默,甚至时而闪出“无厘头”的风格来,让人忍俊不禁。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文艺评论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谭旭东老师读后称《和金庸一起聊教育》“视角新、内容好,有学术素养,也有文化品位”,“真是奇书、妙作”。
这本书既是武侠迷猎奇、解密的文本,又可作为研究者的教育案例集;熟悉金庸作品的孩子可以从中读到共鸣,了解武侠小说的家长和老师也会发现一个不一样的金庸。
谵小语,本名张宁,专栏作家、文化评论人。文字见于《中华读书报》《文学报》《新周刊》等报刊,另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多篇。
牧羊女的剑法/1
好心态带来好运气/6
你是远山我是峰/10
藏书世家走出的女博导/15
赢在起跑线上的悲剧/19
一位老师至死未了的心愿/24
和尚下山/28
终结者的“心”病/33
藏经阁一课/38
被拐少女的短暂人生/42
丑小靖是如何变成侠天鹅的/47
郭靖的大学辅导员/52
黄蓉的幸福从哪里来/56
从萝莉到狂魔/62
杨康死因再调查/66
并未消逝的琴音/71
最酷老师和他的痴情学生们/76
男神一切看心情/81
玩出来的天下第一/86
李萍女士千古/92
你在东欧还好吗/97
低下头,看见自己/103
郭襄为何甩出姐姐N 条街/108
杨过走过的那些弯路/112
最美女教师的趣味教学法/117
莫愁少女愁断肠/121
当我谈剑术时,我谈些什么/126
人民的好医生张无忌/130
“侠二代”的悲剧蜕变/136
七年之殇/140
都是应试教育惹的祸/144
张三丰的两次教学示范/148
从浪子到慈父/153
少林寺最优秀图书管理员/157
痛苦穿掘灵魂的苏生之路/162
一只单纯倔强的飞蛾/167
平坦之路不平坦/172
一场没有开始就已结束的爱恋/177
思过崖上的风/181
一个烧饼引出的大侠/186
邪恶的青春/191
记得当时年纪小/195
那一年,芳芳十九岁/199
缅怀两位武学研讨会的先驱/204
“好孩子”袁承志/209
青青的青涩人生/214
兼容并包的老校长/218
鸳鸯刀的秘密/223
红花少年,一路错拳/227
美少年毁容前后/231
从陆菲青到阿凡提/236
该不该出手都出手/240
马春花的致青春/245
喂故事长大的孩子/249
村里娃进城之后/254
骑着白马找王子/258
老师侄的慢功夫/262
韦小宝,终结了一个时代/268
《和金庸一起聊教育》:
牧羊女的剑法大侠郭靖的武功。除了耳熟能详的降龙十八掌、七十二路空明拳和九阴真经等,还有一门越女剑法,是跟江南七怪中的女侠韩小莹学的。只因前面那几样功夫名声太大,所以这越女剑很少被提起。这套剑法郭靖小时候在大漠学得并不好,但招式套路自是熟悉的,待到修炼成全国著名武术家后剑法精进自然不在话下。后来郭靖有了女儿,因感念师恩,他将这套剑法传给了她们,郭芙长大后也曾多次在实战中显示其威力。越女剑法的.创立者,说起来竞不是武学名家,甚至连武术爱好者都算不上,而是一位牧羊少女。
这便是我要说的金庸先生的非著名武侠小说《越女剑》的主人公,她叫阿青。
时光倒回一千七百年,那是一个被称作“春秋”的时代。风云乍起,群雄争霸。某日,走在会稽街头的越人范蠡正苦苦思索铸剑和练剑的破吴之术,因为他的国正俯首于吴,他的王正卧薪尝胆,且就在前一天晚上,吴王派来的八名使者在剑术切磋中把越国武士打得落花流水。偏巧,这时那八名飞扬跋扈的吴国剑士喝醉了酒在街上闹事,不仅打了范蠡的两名随从,还杀了一只山羊。这只山羊名日“老白”,它的主人便是阿青。阿青要求吴国剑士赔偿损失以告慰老白在天之灵。但吴国剑士继续撒野,阿青手中赶羊的竹棒轻轻一抖,便瞬间戳瞎了八名剑士每人一只眼睛。
范蠡惊呆,差点儿给跪了,请回阿青问她传授剑术的师父是哪一位。阿青茫然,什么剑术、师父,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耶。范蠡说你一根竹棒戳瞎了八个坏人的眼睛这本事就是剑术喽!阿青说这竹棒是从小就耍的呀——“我十三岁那年,白公公来骑羊儿玩,我不许他骑,用竹棒赶他。他也拿了根竹棒来打我,我就和他对打。起初他总是打到我,我打不着他。我们天天这样打着玩,近来我总是打到他,戳得他很痛,他可戳我不到。他也不大来跟我玩了。”说话时阿青不过十六七岁,小小年纪就如此轻松愉快地掌握了一门顶级武术,没法不让人不膜拜。比起那些毁容断肢割器官以求得武功晋级升档的痴人、狂人们,真是天壤之别。严格地说阿青也不是越女剑法创立者,她是在跟她的大白在嬉戏打闹中掌握了这门功夫。这个大白呢,就是阿青说的白公公,其实乃一只白猿。看来有些事情真不是强求来的,就像金庸先生的故事里许多主人公都有奇遇,表面看这似乎是作者刻意设计的“无巧不成书”,实则是人物的性格决定了命运,每一次奇遇都有主人公性格上的内因。
张无忌也遇见过“白公公”,但他如果不是心地善良非要给那只白猿看病,也就不会得到《九阳真经》。
范蠡求贤若渴,请求阿青为越国剑士传授剑术。阿青哪里懂得教学之法,不过是跟八十名剑士逐一过招。
大概是顽皮的阿青对于教师这个职业并不感兴趣,或者是因为世界那么大她想去看看,只教了四天她就消失了。八十名剑士根据记忆里的“一丝一忽的神剑影子”锤炼剑术,终于“无敌于天下”,于是后人把神剑影子里总结出的剑法称为越女剑法。到了唐朝末年,越女剑的传人是一位无名神尼,一位名叫聂隐娘的女剑侠在师从无名神尼后曾一度将越女剑发扬光大。
尽管如此,南宋时期的韩小莹、郭芙等人使来的越女剑其实也只是一千多年前阿青剑法中的些许皮毛了。
金庸的小说里以动物为师或谙熟仿生学理论知识的高手很多,最著名的就是杨过师从神雕,夏雪宜和欧阳锋都跟蛇学过艺,欧阳锋练蛤蟆功,此外还有瑛姑的泥鳅功、梁子翁的野狐拳,张无忌、胡斐等许多人都施展过壁虎游墙功,等等。①和这些武林名宿不同的是,阿青不是为了学武而炼成的越女剑法,她是在游戏中无意间成了剑术高手。杨过是“黯然销魂”之后才开悟,欧阳锋练来练去竞至走火入魔。阿青不过是要保护好自己的羊,在日常生活中以最简单朴实的方式窥进武学之门。为了老白斗大白,是作为一名牧羊女的首要任务和基本职责。抛开艺术夸张,阿青的竹棒打猿正如欧阳修笔下的卖油翁,油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无他,但手熟尔”。
在这部金庸最短武侠小说《越女剑》中,阿青剑术之精湛不止开场那次惊鸿一瞥。三年后范蠡带兵攻入吴国馆娃宫,与西施重会。寻找范蠡紧随而来的阿青转瞬间冲过三千越甲,破帷而入,身后兵刃掉了一走廊,呛啷啷,呛啷啷,金属碰撞的声音不绝于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