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曾国藩是很多有识之士佩服的人,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精神偶像之一。他曾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使曾家从草根家族一跃成为清朝的名门望族,而他的子孙亲友中更有才俊无数,他们曾有很多佳话。本书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曾国藩家族的精彩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大家族在不同历史背景下所演绎出的种种传奇。
1. 成就百年不衰家族的终极智慧 2. 曾国藩逝后140年能令其最感欣慰的一部家族史书
曾国藩,作为“晚清第一重臣”绝非徒有虚名。他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从挽救朝廷,到“同光中兴”,可谓是中流砥柱。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商要学胡雪岩,从政要学曾国藩”的口号响遍中华大地,不断刮起一阵一阵的曾国藩热,究其原因无非是人们崇尚曾国藩的为官、为人之道,希望从曾国藩这样一个复杂的多面体上,汲取诸多政治智慧、实干精神和为人处世之道,进而深入到百余年前中国士大夫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对当时中国的真面目做出独立的判断。
曾国藩曾说过:“盖真能读书者,良亦贵乎强有力也,要有‘旧雨三年精化碧,孤灯五夜眼常青’的精神。写字要‘着力而取险劲之势’或‘着力而得自然之味’。”实现了儒家“立功”“立德”“立言”的理想。
曾国藩遵从儒学,不管是为人做事,还是治国育人,都信奉与人为善。他在日记中写道,“思古圣人之道莫大乎与人为善。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也;以德熏人,是以善养人也,皆与人为善之事也。”曾国藩历经四朝,又是手握兵权的汉臣,无疑会受到朝廷上下的猜忌,但他最终能“独善其身”而“善始善终”,无疑与他信奉中庸之道有关,这也是他能在风起云涌的晚清朝廷保全自己的最大诀窍。
曾国藩正是凭借着这份综合而成的力量才得以镇压了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随后又凭借着个人学识、修养、魄力,积极进取,使得晚清时期的危机暂时得到缓解,甚至还一度有了“中兴”之象。在这段历史时期中,曾国藩发挥了巨大作用。世人应该试着放弃某些成见,并从客观、合理的角度来看待曾国藩的所作所为,而不是一味地妄加评论。正如杨国强教授所说:
晚清最后50年,曾国藩和李鸿章是前后相连地面对内忧外患,是士大夫中自觉的冲锋者。他们在几十年强毅力行之后,都是带着一腔不甘心的悲哀离开这个世界的,这种悲哀超越了一己之私,成为中国近代历史的一部分。
曾国藩深谙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他和他的家族,都在近现代中国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曾家当然不光只是曾国藩一人得道,其他成员也都不凡,“君子之泽,五世犹承”。虽然历经二百年,却名人辈出,经久不衰,在社会紧缺的各个要职上“挥斥方遒”,如此长盛兴旺的家族,古今中外皆属罕见。
纵观曾家历史,一则可谓之一个“繁”字,“繁”的是曾家人物涉猎的范围之广、领域之多;二则可谓之一个“谋”字,“谋”的是曾家人在其所在的领域之内见识之深、成就之大,构成了一种特有的家族文化。同时,曾国藩家族丰富而复杂的姻亲关系网,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宗法伦理型社会的文化特色。在中国历史上,像曾国藩家族这样有用人才之多、分布行业之广、影响之大,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这也正是值得后人加以梳理、考察和总结的。
周太,笔名布衣,中国互优网主编,著名草根图书策划人。著有《曾国藩家族》、《传奇李泽楷》等书。
〔第一章〕耕读之家
曾家的“风水”
“排一方之难”的曾玉屏
曾家第一位“知识分子”
有福气的“怜妹子”
少年叔侄如兄弟
〔第二章〕从农家少年到国之栋梁
蟒蛇投胎
求学之路多坎坷
贵人穆彰阿助升迁之路
“七七八八”的一品夫人
从愤青到老江湖
〔第三章〕五兄弟皆受皇封
中兴名臣曾国藩
“管家”曾国潢
“一身二尸”曾国华
“忠襄”曾国荃
“弃商从军”曾国葆
〔第四章〕曾国藩的幕僚
曾前李后两师生
教育救国吴汝纶
“烈妇”左宗棠
“誓翦海中鳄”彭玉麟
洋务先驱丁日昌
“近代留学第一人”容闳
“立雪再生来”李元度
“官二代”胡林翼
“学究天人际”的俞樾
〔第五章〕曾氏兄弟的姻亲裙带
慧眼识人贺长龄
诤友刘蓉
湘军缔造者罗泽南
“暇浑”李续宾
洋务先知郭嵩焘
“正大光明自尽”的郭沛霖
苦命太守陈源兖
〔第六章〕龙生龙,凤生凤
曾国藩家教的诀窍
壮志难酬曾纪泽
数学奇才曾纪鸿
封建礼教的殉葬品曾纪静
苦穷才女曾纪耀
劝夫再娶的曾纪琛
青年守寡曾纪纯
福寿全归曾纪芬
称心女婿聂缉椝
“慈善家”曾纪梁
〔第七章〕君子之泽,五世犹承
外交官曾广铨
翰苑才子曾广钧
基督教徒曾广钟
爱国化学家曾广植
戊戌变法追随者曾广河
棉纺巨擘聂云台
国学精英瞿宣颖
疯丫头聂其璧
科学巨子周仁
一代奇才张其锽
嫁给教育的曾宝荪
以教育为“妻”的曾约农
“右派”院士曾昭伦
文博大家曾昭燏
“治人身”的妙手曾宝菡
知者不言俞大维
“运椽笔”的曾厚熙
“阿曾”曾宪植
历史学家曾宪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