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林徽因、萧红、陆小曼、凌淑华、孟小冬、唐瑛、潘玉良、周璇、黎莉莉……这是一群结着丁香般愁怨的姑娘,她们行走在历史的烟雨中,或哀怨、或彷徨、或落寞,她们明明如烟花般绚烂,却比夕阳更寂寞,她们如美玉般温润,却有一颗七窍玲珑之心,敢爱敢恨。她们或出身名门,或才情万千,或绝代风华,明明是一代绝世佳人,拥有无数人的追捧,但世事浮沉,当繁华落尽,*终剩下的也不过自己孤身一人。然后人大多在感叹她们绽开时的美丽与繁华,却独独忽略了她们内心飘零中的伤感,或许她们从来都是一个人。当你想起昔日的上海滩,当你走在悠长的雨巷,当你看到穿着旗袍的姑娘,如果你想了解那些湮没已久的传奇,想邂逅那些奇异璀璨的女子,不妨翻开本书,读一读她们的爱恨情仇,看一看她们的美丽与忧伤。生命如歌,有欢歌,也有悲歌;生活如梦,有美梦,也有噩梦。这些结着丁香般愁怨的姑娘,以血泪为墨,谱写了一段段动人心魄的生命之曲。
张爱玲:沉香里飘出的惊世才女
阴霾的童年
父亲于她暴力相向的日子
与时髦母亲的生活
一朝成名,百世流芳
与胡兰成的倾城之恋
花开花谢间,人已分别
落寞却高贵的存在
迟来却珍贵的爱情
孤寂灵魂的悄然离开
林徽因:你是人间四月天
林家的“天才女儿”
康桥之恋
情有归属结良缘
建筑世界里的灵魂皈依
蓝颜知己金岳霖
你是人间四月天
孟小冬:梨园“冬皇”
“冬皇”托生梨园世家
少年成名,技惊四座
孟小冬遇到梅兰芳
《游龙戏凤》促就真姻缘
一场惊世血案
“冬皇”威名冠绝天下
奔丧受辱,从此竟成陌路
拜名师习得真传
上海皇帝与绝世名伶
繁华落尽,“冬皇”驾鹤
陆小曼: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
一代名媛,风华绝代
首度婚恋为世困,人前欢笑人后泪
陆小曼与徐志摩的传奇之恋
灯火阑珊处,当受已成往事
亲人翁瑞午
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晚年素服终生
萧红:文学洛神的一世飘零
呼兰河的憧憬
求学坎坷终遂愿
那场有悖道德与伦理纲常的爱情
初遇萧军
颠沛流离,才情初露
结识鲁迅,人生大的幸事
当爱情走到尽头
积劳成疾,文坛女神的陨落
凌叔华:民国时期的豪门才女
高门巨族,书香世家
哥哥姐姐走了
小试身手,崭露头角
与“民国书生”结缘
和徐志摩的一段情缘
“抄袭”风波
“八宝箱”风波
一段婚外情
流离在外,思念故土
唐瑛:旧上海的交际女王
唐家有女初长成
民国头号交际花
“交际女王”的奢靡生活
风光而华丽的人生
旧上海的时尚女王
近代史上尴尬的饭局
“交际女王”的情缘人生
美丽了一辈子
胡蝶:民国美影后
是童年幸福时
深爱表演艺术
初出银幕后的芳心期许
古装热潮中露头角
“明星公司”成“明星”
终觅良人
无辜胡蝶与“跳舞”事件
左翼影片铸造胡蝶辉煌
胡蝶西行
战后告别影坛
“胡蝶”飞走了
潘玉良:一代画魂
悲惨童年几多事
一曲惊扰一池水
相惜不若结发相守
画中寻真知
《裸女》事件
痴迷艺术的女人
的中国画人
人性的不公平对待
辛劳换来赞誉
广博的地域却无她的容身地
我们是中国人
与田守信姐弟般的友谊
一代画魂的离去
阮玲玉:美丽如昙花的女人
苦难童年多自哀
阮家有女,灿若繁星
情窦初开芬芳时,却如镜花水月
初入影坛,悲戚天成
深陷迷茫与彷徨
影坛上渐亮的那一颗星
愈加成熟的演技
再遇错的人
与蔡楚生相携在影坛
默片的影坛皇后
周璇:音影皇后
凄零女子话童年
更名周璇,闪亮新生
金嗓子响彻上海滩
马路天使
桃花潋滟相缠绵
战火繁乱中的演出
婚姻的裂痕
疯狂世界的病态折磨
凤凰于飞寻生母
与话剧皇帝的邂逅
“璇”风又一次的刮起
事业得意、情场失意
生命从此沉寂
黎莉莉:永远的“甜姐儿”
行走在动荡的童年
小荷才露尖尖角
横空出世的体育皇后
毅然投身到抗战中
纷飞战火中的另类婚礼
一颗赤心留丹青
上官云珠:影坛“坏女人”
1.照相馆里来了个西施
2.第二段婚姻的失败
3.红遍整个上海滩
4.用转型来证明自己
5.荣耀背后的坎坷情路
6.腾空一跃的绝唱
龚秋霞:上海滩上一枝梅
能歌善舞多才
丰产时期的到来
成为影坛中的“大姐”
塑造贤妻良母的形象
活在一百年的歌声里
1945年抗战胜利后,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面对即将到来的不一样的时代,每个人都在茫然接 下来的路要怎么走,而此时张爱玲的身份却颇为尴尬。
虽然张爱玲与胡兰成结婚,但是张爱玲自信与政 治没有任何关系,于是便安然地保持沉默。然而此时 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严惩汉奸”的讨逆风潮,而张 爱玲与胡兰成的婚姻便成了人们议论的话柄,甚至还 有人将她列入“文化汉奸”嫌疑的名单。在这样巨大 的舆论压力下,张爱玲开始感觉到压迫与窒息。
1946年全年张爱玲都没有发表过任何作品,可是 仍旧不能消除人们对她的各种非议。在承受高压的同 时,张爱玲还承受着情感的挫折,在这种双重压力下 ,张爱玲总算是体会到了乱世中风雨飘摇的感觉。然 而作为文人,她需要拿自己的稿费来养活自己,她需 要重新振作,再写东西。
1947年11月山河图书公司出版了《传奇》(增订 本),张爱玲觉得自己需要解释,于是在书前写了一 个《有几句话要同读者说》为自己辩白。1947年4月 ,她在以为作家朋友龚之方筹办的通俗性文艺刊物《 大家》上发表小说《华丽缘》,后又发表中篇小说《 多少恨》。再次看到张爱玲活跃在文坛上,令她的许 多读者欣喜不已。同时她还写成了由《多少恨》改变 的电影剧本《不了情》。
电影公映后,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于是张爱玲又 很快完成了第二部作品《太太万岁》,上座效果依然 很好。这两部电影给张爱玲带来了一笔及时的收入, 她立即将钱寄给了温州的胡兰成,并附上了那封绝情 信。可即使如此,张爱玲仍旧摆脱不了伤痛的影子。
此后张爱玲再次搁笔,直至1949年5月27日上海 解放,张爱玲依然保持着平静而安宁的生活。然而上 海解放后,左派力量在政治角逐中取得胜利,而左翼 作家更是热情高涨地投入到了对民生疾苦的揭露写作 中。这些都让张爱玲感到惊诧和惶恐。
那时张爱玲身边的朋友都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斗 志昂扬地带动着她一起行动。龚之方等人响应夏衍对 上海文化工作的号召,办起了《亦报》,并邀请张爱 玲写稿。张爱玲的内心在各种情绪中徘徊不定,最终 拿起了搁置一年的笔,重新迈进了文学世界的大门。
1950年3月,张爱玲开始以“梁京”为笔名在《 亦报》上连载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十八春》,直 至1951年3月连载完毕。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张爱玲 发表的第一篇小说,颇有投石探路的意味。
《十八春》刊出的成功令张爱玲的心情也好转了 很多,于是1951年11月初,在读者与报纸主持人的热 切期盼下,新作《小艾》也开始在《亦报》连载。并 在1950年七八月间,听从夏衍的安排,随上海文艺代 表团下乡到农村参加土改工作。
然而时代对她的冲击仍旧很大,1952年11月,张 爱玲决然地离开上海来到了香港。朋友们得知张爱玲 出走的消息时,个个都异常地震惊和惋惜。后来夏衍 曾托人带信给张爱玲的姑姑,希望张爱玲为《大公报 》《文汇报》写稿子。虽然姑姑是张爱玲出走的唯一 知情人,但是她们之间有个约定,便是互不通信。于 是张爱玲的姑姑表示,根本“无从通知”。后来直到 20世纪80年代,张爱玲的姑姑和弟弟才终于同她取得 了联系。
在香港全无生活来源的窘况下,张爱玲凭借着自 己在上海的名气,很快引起了美国新闻驻香港办事处 的兴趣。于是张爱玲便得到了一些翻译工作。在那里 她翻译过《老人与海》《睡谷的故事》以及爱默森的 《爱默生选集》等等。
在此期间张爱玲因为工作的关系结识了她一生的 挚友宋淇夫妇。宋淇是较有影响的“红学”专家,当 时在从事剧本审查工作。早在20世纪40年代,夫妻二 人便对张爱玲的许多作品非常赏识,如今偶识,自当 鼎力相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