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而编撰的一部汇集先秦各家思想的巨著。它博采众家学说,以道家思想为主干,又涉及儒家、墨家、阴阳家、法家、名家等各家思想,力图阐述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各种道理。无论九州地理、阴阳四时、天地万物等自然事理,还是士农工商、兴废之乱、仁义道德等人事,书中都各有详细论述。吕不韦的目的就是要编撰一部可以囊括“天地、万物、古今”的奇书,从一定程度上说,他的确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吕氏春秋》这本书自诞生之始就受到了世人的重视,很多学者将其视为百家争鸣的总结者,对其大加推崇。东汉学者高诱就称赞它:“大出诸子之右。”
《吕氏春秋》的出色还不仅仅体现在思想内容上,它的文字也十分优美,很多篇章单独提出来都算得上是上乘散文,无论叙事还是论理都非常精彩。吕不韦本人对这部著作非常满意。他曾令人将全书誊抄整齐,悬挂于咸阳市中,声称有能改动一字的即赏赐千金。消息传开后,人们蜂拥前往观看,无不对此书交口称赞,却没有一个人能够改动的。由此可知,本书在当时就可以称得上是“尽善尽美”了。
因为吕不韦的地位权势、其可以利用的资源十分充分,所以《吕氏春秋》一书从一开始就定下了宏大的规模,在形制、气派上就远远超过了前时诸子的作品。全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十二纪按照月令顺序编写,内容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变化规律,以天时引出人事,以人事论述道理,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理念。八览主要是察览世风人情、叙说世间盛衰兴旺之理,士人如何立身、君主如何治国等道理都囊括于其中。六论则着重论述人世间的各种道理,包括人应采取怎样的行为尺度、坚守怎样的处世准则、在不同情境之中如何行事等等。可见,《吕氏春秋》的编写有着严密的计划,它是要“纪治乱存亡”、“知寿夭吉凶”,“上揆之天,下验之地,中审之人”,探索天地之间、古往今来的一切人情事理。
《吕氏春秋》的立意如此高远、宏大,人们在阅读之中获得的收获也自然十分丰富,所能学到的道理也自然十分深刻。它汇集百家思想,并非随意摘录,而是“集腋成裘”,力图选取各家思想之中精华、深刻的部分,并力图将其融会贯通,打破各家的门户之见,构造出一个囊括诸子、又超过百家的“道”——这“道”,不仅仅是某一家的道,而是天地之间通用、通行的道。所以,我们可以在《吕氏春秋》中看到道家的重生、贵柔、不争的思想,看到儒家的仁爱、守礼、名分等思想,看到墨家的兼爱、大公思想,看到法家的重法、公平等思想,看到名家的控名指实、名实相符等思想……这些思想都是诸子百家精华的部分。可以说《吕氏春秋》就是一部诸子百家的“群书治要”,看它是容易全面了解我国先秦思想文化的。
适读人群 :大众读者
因为《吕氏春秋》原文繁多,且其中有关阴阳、时令、音乐、用兵等的内容对当今读者来说理解起来存在很多困难。所以,本书精选了其中一些相对更为有意义的部分,对其进行详细注释、翻译,以及大略解读,使读者更容易阅读,并领悟其中的道理。
我们力图使读者在轻松的阅读中收获更多,在较短的时间内体悟到此书的精华。但由于水平有限,书中存在疏漏在所难免,尚企盼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卷一纪
孟春纪
本生
重己
贵公
去私
仲春纪
贵生
情欲
当染
功名
季春纪
先己
论人
孟夏纪
劝学
尊师
用众
孟秋纪
荡兵
振乱
仲秋纪
论威
爱士
季秋纪
顺民
知士
审己
精通
孟冬纪
异宝
异用
仲冬纪
至忠
忠廉
当务
季冬纪
士节
介立
诚廉卷二览
有始览
去尤
谕大
孝行览
孝行
首时
慎人
必己
慎大览
慎大
顺说
察今
先识览
观世
知接
悔过
察微
审应览
审应
淫辞
具备
离俗览
高义
上德
适威
贵信
恃君览
长利
知分
召类
骄恣卷三论
开春论
察贤
期贤
审为
爱类
慎行论
慎行
无义
疑似
贵直论
贵直
直谏
壅塞
不苟论
赞能
自知
当赏
似顺论
似顺
别类
处方
慎小
士容论
士容
务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