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铭的一部诗集,收录诗人近些年创作的诗歌百余首。许家铭写诗时间尚短,但他的诗从一开始就触及了诗写的秘密:既是情感的抒发,也是言说的自由——诗人是”为事物重新命名”的人。收录在《无梦方醒》中的诗歌,一方面体现了诗人的天真:一个尚有无数梦想的人、一个掌握了词语秘密的人的天真;一方面,却是经验的集中展现:青春的经验、生长的经验。
去年国庆前后,接到这样一则手机短信:
于老师:您好!我是人大附中2015届毕业生许家铭,暑假前刚刚告别母校。高一时我上过您的“老子选修课”,虽然只是短短的五六次,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高中这几年我写了一些诗,出版社答应给出个诗集,特别想请您给写个序,不知您有没有时间。
一边读着短信,我一边在脑海里搜索着“许家铭”。
说来也怪,我本是个对名字极不敏感的人,从年轻时就是如此。一首古诗一副对联,只要喜欢,晃一眼就可能记下来;可是,一个教了两三年的学生,却有可能记不准他的名字。我曾为此专门去请教医生,殊料得到一个奇怪的诊断——命名中枢差。因此,于我而言,要在一个数干人的学校里,且已经时隔两年之后,去记起一位曾置身于50多名同学的教室里听了我五六次选修课的“许家铭”,似乎毫无可能。然而,在看着短信的当儿,一个清瘦、文静而又稍显腼腆的青年便分明站在眼前,真有点不可思议。
关于为诗集写序的事,我是颇有些犹疑的。一是因为对于诗歌,我并不是很在行,尤其是新诗,有时连看懂也难;另外我还觉得,写诗不仅需要灵性,还需要一种有利于灵性发育成长的宽松环境,这样,心灵妙境中才能长出诗的根苗。可是,面对高中繁重的课业负担。每个学生都须全力以赴,在时空的不断挤压中,一个人灵性就会远遁,诗思也必然枯萎,诗歌创作又从何而来呢?几年前,我确为人大附中学生安子瑜的诗集《停顿的风》写过一篇序,但那可是他在时空相对宽松的初中创作的呵。
高中,也能有诗?
然而,当一摞厚厚的诗稿摆在眼前时,以上种种疑问都不复存在了。上百首的新诗,全部在高中三年内完成,鲜活,丰富,灵动,多彩,为高中生活平添了诗意色彩。这让我不由想起一句话:每个孩子都是带着自然给予的特殊密码出生的,不管环境如何,他的才华都会像砖缝中的小草一样顽强地钻出来——更何况是生长在崇尚“尊重个性”的人大附中这片沃土中呢?
我随意挑了几首许家铭的诗,呈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易行先生一阅。先生百忙中很快回复:
十七八岁能写出这样的诗,足见作者才华。如果日后重视增加积淀:既读外国诗,也读中国诗;既读古诗,也读新诗,包括艾青、郭小川、舒婷、北岛等,博采众长,将来会有更好的发展。
相信这几句话并非虚言。
因为,爱默生说过:“如果一个人不屈不挠地坚持自己的才能,并且一直坚持,那整个世界就是他的。”
是为序。
许家铭,1996年12月7日出生于大连,现居北京。高中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现就读于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学系。
诗说
一这就是生活
换
无题
行走在现实与梦境
也许已成烙印
世界一隅
生活
前行
蟋蟀先生
五个人
砖墙
藻
钟声响起时,入睡
镇定自若地,迷路
待梦方醒时,死去
谁会
幸福与错误的孩子
半醒
久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梦境人生
我还活着
城门开
平安夜
二内心狂想曲
故事
自知
我
未知
飞向宇宙的气球
恐怕
北极星
未
任性
随想
歌唱
如果那么
窗纸
错觉
藏匿的梦
罪
惜
苏醒
……
三五味杂陈的独旅
四与自然的沟通
五于平凡中重生
六遥远的彼岸
散文诗
散文
歌词
跋
附:他的诗就是他的国——老师和同学们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