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诗人”——戴望舒的诗歌诚挚而忧伤,华美而节制,兼有象征主义意象与浪漫主义情愫,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充分感受诗歌文学性与韵律之美。本书从诗人的四部诗集《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岁月》中精选诗歌52篇,既有表现“现代人”心底无法排解的忧伤之作,如《烦忧》《雨巷》,也有明朗、极具爱国主义色彩的诗篇,如《断指》《我用残损的手掌》,从不同的维度向读者呈现一个完整的戴望舒。戴望舒诗歌音节优美,巧妙运用韵脚,富有音乐感,与诗中意象与意境相得益彰,堪称经典。
本文插图选用印象派大师莫奈的画作。作为“光”的讴歌者,莫奈将深邃的色彩与美学完美结合在一起,揭示色彩真正的意蕴。
余光中先生说:在中国新诗史上,崛起于三十年代的戴望舒,上承中国古典的余泽,旁采法国象征派的残芬,不但领袖当时象征派的作者,抑且遥启现代派的诗风,确乎是一位引入注目的诗人。戴望舒的诗歌诚挚而忧伤,华美而节制,兼有象征主义意象与浪漫主义情愫,极具文学性与韵律之美。本文选用印象派大师莫奈的画作,如此将西方色彩和光感美与东方的婉约雅韵相结合,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阅读感受。
戴望舒,(1905—1950),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翻译家。浙江杭县(今余杭)人。在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期间开始写诗。曾赴法国留学。抗日战争时期在香港参加进步文化运动,宣传抗日。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后被捕入狱。1949年离开香港到北京,次年病逝。早期作品大都吟咏个人的悒郁情怀和生活遭遇,《雨巷》《我底记忆》等作品讲究音乐性和象征性,追求意象的朦胧;后期诗作《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表现出反抗精神,情调趋向明朗。出版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岁月》等,翻译作品有《道生诗集》等。
莫奈,(Claude Monet,1840—1926),法国画家,印象画派创始人之一。初从布丹学习,并受容金和柯罗影响,后转向外光的描写。曾长期探索光色和空气的表现效果,常在不同时间和不同光线下,对同一对象连续作画多幅,从自然的光色变幻中抒发瞬间的感受。在运用色彩方面有所突破。代表作有《睡莲》《帆船》《花园里的女人们》等。
第一辑 我底记忆 001
我底记忆 003
古神祠前 005
残花的泪 007
残叶之歌 010
Mandoline 012
雨巷 013
路上的小语 016
对于天的怀乡病 020
断指 022
第二辑 望舒草 025
印象 027
烦忧 029
少女 030
八重子 031
我的素描 032
单恋者 035
老之将至 037
秋天的梦 039
前夜 0 40
二月 042
有赠 043
游子谣 044
秋蝇 045
少年行 047
旅思 048
寻梦者 050
乐园鸟 052
见勿忘我花 054
微笑 055
霜花 056
第三辑 灾难岁月 057
古意答客问 059
灯 060
秋夜思 062
赠克木 063
眼 065
我思想 067
寂寞 069
元日祝福 070
白蝴蝶 071
狼和羔羊 072
致萤火 074
狱中题壁 076
我用残损的手掌 079
心愿 081
等待(一) 083
等待(二) 084
过旧居 086
示长女 090
在天晴了的时候 095
萧红墓畔口占 097
断篇 098
无题 099
附录 101
(一)译诗 103
自题卷首(英国 道生) 103
勃列达尼的伊凤(英国 道生) 104
发(法国 果尔蒙) 106
冬青(法国 果尔蒙) 108
雪(法国 果尔蒙) 111
秋歌 (法国 魏尔伦) 112
皎皎好明月(法国 魏尔伦) 114
蜜蜂(法国 瓦雷里) 117
消失的酒(法国 瓦雷里) 119
(二)诗论零札 120
我底记忆
我底记忆是忠实于我的,
忠实得甚于我最好的友人。
它存在在燃着的烟卷上,
它存在在绘着百合花的笔杆上,
它存在在破旧的粉盒上,
它存在在颓垣的木莓上,
它存在在喝了一半的酒瓶上,
在撕碎的往日的诗稿上,在压干的花片上,
在凄暗的灯上,在平静的水上,
在一切有灵魂没有灵魂的东西上,
它在到处生存着,像我在这世界一样。
它是胆小的,它怕着人们底喧嚣,
但在寂廖时,它便对我来作密切的拜访。
它底声音是低微的,
但它底话是很长,很长,
很多,很琐碎,而且永远不肯休;
它底话是古旧的,老是讲着同样的故事,
它底音调是和谐的,老是唱着同样的曲子,
有时它还模仿着爱娇的少女底声音,
它底声音是没有气力的,
而且还挟着眼泪,夹着太息!
它底拜访是没有一定的,
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
甚至当我已上床,朦胧地想睡了;
人们会说它没有礼貌,
但是我们是老朋友。
它是琐琐地永远不肯休止的,
除非我凄凄地哭了,或是沉沉地睡了,
但是我是永远不讨厌它,
因为它是忠实于我的。
雨巷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近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她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幛,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
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黏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示长女
记得那些幸福的日子!
女儿,记在你幼小的心灵:
你童年点缀着海鸟的彩翎,
贝壳的珠色,潮汐的清音,
山岚的苍翠,繁花的绣锦,
和爱你的父母的温存。
我们曾有一个安乐的家,
环绕着淙淙的泉水声,
冬天曝着太阳,夏天笼着清荫,
白天有朋友,晚上有恬静,
岁月在窗外流,不来打搅。
屋里终年长驻的欢欣,
如果人家窥见我们在灯下谈笑,
就会觉得单为了这也值得过一生。
我们曾有一个临海的园子,
它给我们滋养的番茄和金笋,
你爸爸读倦了书去垦地,
你妈妈在太阳阴里缝纫,
你呢,你在草地上追彩蝶,
然后在温柔的怀里寻温柔的梦境。
人人说我们最快活,
也许因为我们生活过得蠢,
也许因为你妈妈温柔又美丽,
也许因为你爸爸诗句最清新。
可是,女儿,这幸福是短暂的,
一霎时都被云锁烟埋;
你记得我们的小园临大海,
从那里你们一去就不再回来,
从此我对着那迢遥的天涯,
松树下常常徘徊到暮霭。
那些绚烂的日子,像彩蝶,
现在枉费你摸索追寻,
我仿佛看见你从这间房
到那间,用小手挥逐阴影,
然后,缅想着天外的父亲,
把疲倦的头搁在小小的绣枕。
可是,记着那些幸福的日子,
女儿,记在你幼小的心灵:
你爸爸仍旧会来,像往日,
守护你的梦,守护你的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