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之一,不管是在物理上还是在制度上,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发展都面临日益严格的碳约束,应对或突破碳约束的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的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新能源是应对或突破碳约束的重要手段。欧、美、日等主要国家和一些新兴大国都制定了新能源发展战略,从能源安全、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三方面确立了新能源的战略定位,并设计了符合本国实际的新能源发展路径。中国也在这些国家新能源战略的基础上确定了自己的新能源发展战略,并从产业支撑、基础设施支撑、制度支撑等几方面推进新能源发展这一系统工程。
本书试图从战略及产业、基础设施、制度等方面梳理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并给出原因分析及相关对策建议。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主要国家能源战略以及我国新能源产业制度建设》的终期研究成果。
本套丛书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创新团队近三年研究的标志性成果;具有理论创新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国际趋势与中国特色相结合、全局研究与地方服务相结合、近期任务与远期目标相结合的明显优势与特色;是不同尺度区域、不同发展领域绿色发展的内涵与发展模式、现状与绩效评估、目标与实践路径、对策与保障措施的一场深度分析。
总 序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国用30余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的工业化过程。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在这一过程集中出现,并表现出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生态环境问题所呈现出来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日益激增,解决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迫切需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绿色发展已成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与发展着力点,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中,无不体现和渗透着绿色发展的理念。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绿色发展的重要时期,但当前经济在经历较长时间的高速增长后,开始明显放缓,新旧增长模式交错并存。环境治理既要解决环境质量改善、区域环境保护合作、转变传统的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等难题,由单纯的环境污染治理转向可持续发展,又要应对气候变化、经济结构和布局调整等外部条件带来的新变化和新挑战。虽然我国绿色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当前和今后很长时期内,我国绿色发展面临的形势仍较为复杂,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依然任重道远。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出现的新变化、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出现的新问题都亟须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立足上海,面向全国,一直致力于生态文明理论、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以及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等领域的研究,近年来在环境绩效管理、新能源产业发展、环境战略转型、区域绿色发展模式、环境治理创新等领域聚焦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为上海市及其他省市政府部门提供了大量决策咨询服务。本套丛书是本所科研人员在中国绿色发展领域研究的著作文集,也是上海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创新团队近3年研究的标志性成果。丛书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坚持理论创新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国际趋势与中国特色相结合、全局研究与地方服务相结合、近期任务与远期目标相结合,深入分析不同尺度区域、不同发展领域绿色发展的内涵与发展模式、现状与绩效评估、目标与实践路径、对策与保障措施,期许在中国绿色发展理论创新以及实践探索方面做出有益的研究尝试。
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周冯琦
2016年10月
周冯琦,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常务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生态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上海资源环境发展报告》(年度报告)主编。主要从事低碳绿色经济、环境保护政策等领域的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环境绩效管理体系研究》首席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主要国家能源战略以及我国新能源产业制度研究》首席专家。主持项目成果曾获上海市决策咨询二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中国优秀皮书一等奖等。
刘新宇,经济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低碳与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室副主任。主要从事低碳经济、新能源发展和环境管理等领域的研究。曾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资助项目一项、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两项。在CSSCI期刊发表与新能源发展、环境管理相关的学术论文数篇。
陈宁,经济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绿色经济研究室副主任;《生态经济学理论前沿》副主编,《上海新能源产业生存环境》副主编。曾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省级层面环境绩效管理体系》研究专项,担任子课题负责人。主持过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特别委托项目《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经济政策研究》。
第一章 绪言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新能源发展的时代背景与研究进展
一、 发展新能源的时代背景
二、 关于新能源产业政策的研究进展
三、 关于新能源战略的研究进展
第三章 主要国家新能源战略演进与中国新能源战略选择
一、 主要发达国家新能源战略的演进
二、 其他重要国家新能源发展战略与政策
三、 主要国家新能源战略的特点比较与启迪
四、 中国新能源战略定位与能源系统转型
第四章 全球第三次能源革命背景下中国能源系统转型方向
一、 能源革命与能源系统转型的内涵
二、 全球第三次能源革命特点及他国经验
三、 中国能源系统转型方向的选择
四、 中国能源系统转型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第五章 中国新能源产业战略定位研究
一、 发达国家新能源产业战略借鉴
二、 全球新能源产业价值链分布
三、 中国新能源产业战略分析
四、 中国新能源产业战略定位及行动
第六章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挑战与对策
一、 对中国光伏产业链的分析
二、 对中国光伏产业集群的分析
三、 中国光伏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附录: 光伏产业链各环节国际国内龙头企业一览
第七章 基于产业链与产业集群视角的中国风电产业发展研究
一、 中国风电产业链的构成
二、 中国风电产业链的发展历程
三、 中国风电产业链各环节的竞争格局
四、 风电产业链主要环节的国际对标
五、 中国风电产业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六、 完善中国风电产业链的建议
七、 基于产业集群的中国风电产业研究
第八章 中国生物质能产业链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 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趋势
二、 中国生物质能产业链建设现状
三、 中国生物质能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四、 优化中国生物质能产业链的对策建议
第九章 中国构建能源互联网的困境与出路
一、 构建能源互联网的重大意义
二、 能源互联网的内涵与特征
三、 国内外能源互联网的发展现状
四、 中国构建能源互联网的困境与挑战
五、 中国破解能源互联网困境的对策建议
第十章 中国新能源产业扶持政策梳理
一、 全球新能源扶持政策借鉴
二、 中国新能源产业政策及演进
三、 新能源政策效果评估
四、 中国新能源扶持政策存在的问题
五、 完善中国新能源政策的对策建议
第十一章 我国新能源立法、制度建设现状及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 发展现状: 中国新能源立法现状评估
二、 问题梳理: 中国新能源立法存在的困境
三、 他山之石: 发达国家新能源立法现状研究
四、 调整思路: 中国新能源立法与制度建设的方向
第十二章 中国新能源发展战略与新能源产业制度建设
一、 中国新能源战略: 能源安全 环境安全 产业安全
二、 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334
三、 能源互联网的建设策略337
四、 新能源政策法律体系的完善338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