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务连/中国专业作家小说典藏文库》讲述了几位身怀绝技而个性迥异的特种兵故事:特务连新兵牟卜训练中步步落后,被安排在炊事班喂猪,暗中拜师勤学苦练,终于一鸣惊人成为特务连连长;后备军官陈骁思维敏捷意识前瞻,但爱情事业双双磨难,后在应对现代战争的课题中脱颖而出,成为的陆军指挥官;后备军官耿尚勤,因“作风问题”被取消提干资格,在两年后执行跨国缉毒剿匪任务中,为洗刷耻辱要求担任突击队员,完成任务后失踪……
徐贵祥,皖西人,1959年12月出生,空军作家,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著有中篇小说《弹道无痕》《决战》等,长篇小说《仰角》《历史的天空》《明天的战争》《高地》《特务连》《八月桂花遍地开》《四面八方》等。获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获第七、八、九、十届全军文艺奖,第四、八、十、十一届五个一工程奖,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特务连/中国专业作家小说典藏文库》:
第一章 我敢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两个同样的特务连,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我笔下的特务连只属于我的记忆,同你们理解的那些正面的或者反面的特务们基本上是两回事。要想说明这一点,还得从头说起。
从头说起就是从我当兵的时候说起。我当兵进军营的那天是个大雪天,雪有多大呢,它在空中飘落的时候你听不见声音,但是你能看得见声音,你能看见一团团像是浸了水的绒絮,大块大块地,哗哗地从头顶往眼前落,落在地上还发出叭叭哒哒的声音。
众所周知,我是个半南不北的皖西人,以黄河为界我是南方人,以长江为界我又是北方人,所以我是南方人中的北方人,北方人中的南方人。但是在我当兵的那天和那个地方,我感觉我是个南方人。我当时的主要想法是,这下糟了,受骗上当了,到咱老家接兵的康营长和李连长都说咱们部队是武汉军区,武汉那可是个大城市啊!后来才搞清楚,咱这个部队是武汉军区的一部分,驻扎在华北平原上,同武汉相差千把公里。
这一趟火车拉的兵多数都是鄂豫皖地区的。火车把我们卸下来之后,接兵的干部就把我们吆喝起来集合,集合之后就开步走,顶着风雪,耷拉着眼皮。那时候还没有给我们发领章帽徽,我们穿着臃肿的棉袄棉裤,有的新兵还把棉帽的耳巴子放了下来,队伍七零八落,背包松松垮垮,个个愁眉苦脸,步伐拖泥带水。那模样,就像我们小时候看电影,《智取威虎山》里的座山雕的队伍。
后来就来到了一片开阔地。接兵的干部命令我们原地解散休息,开阔地里就乱了,有的坐着,有的站着,有的背着背包,转圈跺脚。湖北兵武晓庆把手拢在棉袄的袖筒里,缩头缩脑,样子很不雅观,被接兵的李连长看见了,立即一顿训斥:看看你那个样子,简直就像小炉匠!武晓庆很走运。他向李连长点点头哈哈腰,刚把手从袖筒子里抽出来,正要继续点头哈腰向李连长检讨,就听得头顶上传来炸雷一般的喊声:全体起立!稍息,立——正——!一阵短促的骚动之后,坐着的,站着的,转圈的,全都固定了。一望无际的雪原万籁无声。我感觉好像过了很长时间,至少也有半天过去了——半天过去之后,才听见咚、咚、咚、咚的脚步声。在苍茫混沌的雪缝里,那声音从雪地一直传到我们的鞋底,再从鞋底传到脚掌,又从脚掌传到小腿、大腿、腹部,直达我们的心脏。我当时打了个冷战,好像连鹅毛大雪都停止了飘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