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民国时期的男女两性文化呈现出极为复杂的状况,但是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研究中二元对立的惯性思维模式,导致男性文本较少出现在女性文学研究的视野之内。即使从性别的角度对男性文本进行研究,也大多起着标签式的靶子作用,并未梳理其与现代女性文学之间的复杂关系。《性别文化与现代中国男作家叙事中的女性书写/现代中国大文学史论(第五卷)》突破将“女性文学”等同于“女作家论”的研究思路,将男作家笔下的女性书写纳入“女性文学”的研究范畴。一方面考察在现代不同历史时段男作家对女性问题的认识流变,分析每一个阶段的差异性特征。另一方面将男作家的女性书写放在文学、文化和思想等多个层面进行立体的勾勒和分析。中国女性文学研究只有对男作家的创作做出理性的回应才能在性别的角度下深入文学内部理清男、女作家各自创作的美学特征,才能对中国现代文学进行深入的性别反思与研究,才能有效地参与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建设。
谭梅,1979年6月生于四川武胜,文学博士,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主持四川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项目“清末民初社会变动与现代四川女性文学的发生”,已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多篇。
总序:回到“大文学”本身李怡
引论
一、“女性文学”批评范畴的重新界定
二、本书援引的思想资源及倡导的价值尺度
第一编 男性文本:女性文学研究不能忽略的话语场地
第一章 “女性传统”与古典小说中女性形象
一、三位一体的“女性传统”
二、“女性传统”影响下古典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第二章 现代女性观的形成与女性形象的现代变奏
一、社会性别关系的新变与现代女性观的生成
二、现代女性从身体层面到道德层面的重构
第三章 男性文本:女性文学研究不能忽略的话语场地
一、女性主义立场:烛照与遮蔽并存
二、男性文本在女性文学研究中的独特性
第二编 遭遇“解放”:中国“娜拉”的觉醒与探索
第一章 五四妇女解放新思潮
一、“与时俱进”的性别话语:以《新青年》与《妇女杂志》为考查中心
二、逃婚还是忍耐:现实生活中新男性的艰难抉择
三、个性解放与女性解放的“纠缠”:五四妇女解放话语的内在逻辑特征
第二章 “婚恋自由与个性解放”启蒙下的果敢与彷徨
一、“情爱”作为抗争的手段
二、抗争之后的彷徨与反思
三、身处困境中的应对
第三章 遭遇“解放”:中国“娜拉”的觉醒与探索
一、田亚梅:个性解放维度上的先锋女性
二、子君:性别维度下缄默的新女性
三、陈百露:知识女性个性解放道路的终结
第三编 “解放”还是“囚禁”:中国“娜拉”对革命效能的质疑
第一章 政治化的语境及妇女解放新导向
一、革命与性别的合力:妇女解放的新导向
二、中国女界各阶级分析及国共两党的妇女政策
第二章 女性革命、性别体验与女性意识
一、女性革命与性别体验
二、女性自我的不断妥协
第三章 “革命”召唤下的激情与困顿
一、孙舞阳:在革命洪流中奋力搏击的女l生姿态
二、春梅姐:女性解放与囚禁的悖论
三、春宝娘:对母性的深沉体悟及对革命效能的质疑
四、蔡大嫂:立于民间的天然“革命者”
第四编 “女性”与“个体”的再谋:中国“娜拉”在战争语境中的反思与突围
第一章 多重空间及其性别规训
一、性别的地缘政治
二、国共两党的妇女政策
三、关于“妇女回家”的论争
第二章 女间谍:历史、政治与性别的交织
一、叠影重重:女间谍的历史叙事
二、关于身体悖论的质问:女作家对女间谍的文学想象
三、距离把持中的反思:男作家对女间谍的文学想象
第三章 “女性”与“个体”的再谋:知识分子破解专制的努力
一、踌躇的曾树生与“抗争”的存在与虚无
二、饥饿的郭素娥与动荡时期的原始强力
三、《围城》里的现代女性与女性解放的“围城”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