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史话》是《中华文明史话》的分册,内容涵盖了*国历朝历代诗 
歌的发展概况,介绍了乐府的地位与影响、田园诗人陶渊明、新诗风的探索 
与发现、保家卫国的南宋诗人、诗坛流派缤纷绚烂等内容。《诗歌史话》图 
文并茂,适合对*国诗歌感兴趣的普通读者阅读学习。
《诗歌史话》介绍了*国古代诗歌的有关知识,对灿烂的中华诗歌史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有较强的学术性、科学性,而在语言上,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选配丰富图片,彩色印刷,帮助读者更为真切地贴近*国醇厚丰盛的诗歌历史。
序 
引言 
一、双峰并峙——先秦诗歌 
1.寻根溯源探歌谣 
2.精工典丽“诗三百” 
3.浪漫楚辞话屈原 
二、风华正茂——两汉诗歌 
1.乐府的地位与影响 
2.绚丽的文人五言诗 
三、奇诡绚丽——魏晋南北朝诗歌 
1.建安诗派和正史文学 
2.田园诗人陶渊明 
3.精悍凝练的乐府民歌 
4.新诗风的探索与发现 
四、火树银花——隋唐五代诗歌 
1.隋代及初唐诗歌 
2.盛唐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 
3.“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 
4.白居易与中唐新乐府运动 
5.别具韵致的晚唐诗歌 
五、铿锵悲壮——宋元诗歌 
1.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2.“三苏” 
3.保家卫国的南宋诗人 
4.辽、金、元少数民族诗歌 
六、江河日下——明清诗歌 
1.前后七子复古运动 
2.诗坛流派缤纷绚烂 
3.后起新秀清代诗派 
结束语 
附录(*国历史年代表)
  2.“三苏” 
    “三苏”,即苏洵、苏轼、苏辙,同属“唐宋八大家”。“三苏”中以苏轼*为ZHU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之子,苏辙之兄。出身于书香门第,较早接受熏陶,自己刻苦努力,故青年时期便具备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多方面的艺术才能,诗、词、文、书、画无所不精。 
    诗歌方面,苏轼*大的贡献便是率先打破“唐风”,建立“宋调”。比如《游金山寺》一诗,纪昀曾评价“首尾谨严,笔笔矫健,节短而波澜甚阔”。诗中既有韩愈《山石》诗的奇峻,又有李贺《李凭箜篌引》的瑰丽,更有宋诗“打通后壁”、“透过一层”的品格。 
    苏轼诗中多反映民生疾苦,关注社会现实,内容广阔,风格多样,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字里行间多蕴涵有丰厚的人生哲理,意象奇崛,意境深邃,具有广泛而深刻的社会意义。如《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旦早晴遂行中途雪复作》一诗,明显流露出诗人悯农、劝农、忧农、助农的心态。晚年,苏轼十分尊崇陶渊明,创作了许多“和陶诗”,如《和陶归园田居六首》,诗中有儒,但不是俗儒,而是具有超YUE精神的儒;有道,但不是祈求长生或无为而治的道,而是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道;有禅,但不是摒除杂念、屏气凝神的苦禅,而是感悟生活、体味本体的活禅;有隐,但不是为隐而隐的隐,而是一无所隐的隐,由此可见,其生命已经达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