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下)》的女主人公卡罗尔出生在一个法官的家庭,思想单纯,心地善良。她和肯尼科特这位乡村医生结婚后愿意随丈夫到格菲尔草原镇定居,是抱着“改造草原小镇”的愿望而去的。但现实让她忍无可忍,她到华盛顿待了两年,感受首都和小镇既有不同之处,也有相同之处。后她还是回到了格菲尔草原镇,虽然承认自己的失败,但还是恪守自己的信念。
潘庆舲,1930年出生,著名学者、翻译家。译著有《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珍妮姑娘》、《美国的悲剧》、《逾越节的求爱》、《瓦尔登湖》、《嘉莉妹妹》、《金融家》、《大街》、《红字》、《魔幻山庄》、《九亭宫》等。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大街(下)》:
一月里一个月色溶溶的夜晚,他们一行二十个人,坐着长长的雪橇从湖面上一直开到别墅去。一路上,他们唱着《小人国》和《送乃丽回家》的歌儿。有时他们从低矮的雪橇后座跳下来,在容易滑跤的冰雪车辙上面奔跑,跑得累了,再爬到雪橇上去休息。马儿尥蹶子抛起来的一朵朵在月光下闪闪发亮的冰花,不时掉在这些寻欢作乐的人们身上,落到他们的脖子里去。可是,他们仍然大笑大叫,用戴着皮手套的手拍打自己的胸脯。马具嗒啦嗒啦作响,雪橇上的小铃铛发出的声音更是清脆嘹亮,杰克·埃尔德的那头塞特种猎狗紧挨在马跟前蹦蹦跳跳,一刻儿也不停地吠叫着。
卡萝尔跟在他们后面跑了一会儿。寒气凛冽,反而给她增添了无限的力量。她觉得自己可以整夜不停地奔跑,猛地一个箭步,准能跨过二十英尺远。也许是用力过度,她觉得有些累了,就兴冲冲爬上雪橇,钻进盖着干草的羊毛毯里去了。
她在人多嘴杂的一片喧闹之中,领略到了静得出奇的情趣。
大路两旁橡树枝桠的阴影,倒映在雪地上,就像是乐谱上稀稀朗朗的小节线。不一会儿,雪橇已经驶到明尼玛喜湖面上。庄稼人喜欢抄近路,就是常常从结得很厚实的冰层上穿过去的。这时,月光宛如高山瀑布一般,倾泻在这一望无际的令人耀眼的湖面上,倾泻在一堆堆坚硬的冰层上,倾泻在一条条泛着绿光的冰丘上,倾泻在有如海滩上波涛连涌的雪堆上。月光如炬,映照着皑皑白雪的大地,甚至把湖畔的树木都变成了火红色的水晶一样。这简直是富于热带情调、令人心荡神移的夜晚。在这个令人沉醉的奇境里,严寒和酷暑之间似乎并无多大差别。
卡萝尔如入梦境——四周的喧闹声,甚至连坐在她身旁的那个语言含蓄的盖伊·波洛克说话的声音,她都充耳不闻了。她独自反复吟诵着下面的诗句:梵宫鸳瓦影凄凉,雪月争辉未肯降。
优美的诗句和皎洁的月光,使她朦朦胧胧地感到一种无限欢欣的幸福。她相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情眼看着就要来到。她好像根本没听到四周的喧闹似的。
她心里只是在膜拜人们难以理解的神灵。黑夜弥漫着大地,她仿佛意识到宇宙物和亘古以来的所有一切奥秘。
那辆长长的雪橇,东摇西晃着爬上了陡坡,来到了一块小屋林立的高地,卡萝尔从心醉神迷的狂想中惊醒了。
他们都在杰克·埃尔德的木头房子前面下了雪橇。
那座房子四周的木头板壁都没有上过油漆,八月里看起来还算不错,但在冬天,难免有些寒气逼人。
他们身上穿着皮外套,帽子上还缠着长围巾,活像是一大群怪物——会说话的狗熊和海象。杰克·埃尔德把预先放在炉子里的刨花点起火来,那个炉子的炉膛很大,像煮黄豆的大铁锅。他们把外套围巾等一股脑儿堆在一张摇椅上,因为堆得太高了,那张摇椅就一本正经地往后栽了一个筋斗,乐得大伙儿哈哈大笑起来。
埃尔德太太和萨姆·克拉克太太用一个乌黑的大洋铁罐煮起咖啡来。维达·舍温和麦加农太太从手提里把油炸饼和姜饼都拿出来。戴夫·戴尔太太正在热“热狗”——牛肉香肠面卷。特里·古尔德医生大声喝道:“女士们,先生们,报告大家一个惊人的好消息:哪一个要喝酒的,赶快站到我右边来。”话音刚落,随手举起一瓶烈性威士忌酒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