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写字”:叶秀山书法谈从》是当代著名哲学家叶秀山先生的书法论集,全书以其名作《书法美学引论》和《说“写字”》为主体,附收部分书法论文和随笔。作者试图将中国书法作为一种艺术推介给读者。他从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角度阐述书法美学的原理,分析书法与绘画、表演等艺术种类之间的关系,讨论了不同时代书法作品的具体形式和书家风格,并从幼时谈起,把自己练字的艰辛历程,对碑帖、字画的认识,对书法作品、书法艺术的评论等,娓娓道来。作者以深厚的中西哲学底蕴,阐释着中国书法绵延数千年的文化根脉,向读者展示了书法艺术“单纯性”形式背后的“超越性”内涵,以及中国书法那独特的“形而上”意味,这真正触及了中国书法的精神核心。
书法艺术是中国特有的艺术,但它又是可以、也应该向世界推广的艺术。作者娓娓道来,不仅仅推介书法美学的远离,更评论作品、艺术,在哲学中阐释书法的文化根脉,触及中国书法的精神核心。 著名哲学家叶秀山先生的书法论集。书法艺术的价值不在于“写什么”,而就在那个“写”,欣赏中国书法需要想象力。
叶秀山,男,1935年生于江苏扬中县,祖籍江苏镇江,于上海读小学、中学。1952年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1956年从该系毕业,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哲学研究所(1977年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由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至研究员并该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该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系首届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专攻西方哲学,兼及美学,旁触中国传统哲学及中西哲学会通。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获“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著有《前苏格拉底哲学研究》《苏格拉底及其哲学思想》《思·史·诗》《叶秀山文集》(四卷)等。业余喜好中国书法、戏曲及西洋音乐。
书法美学引论
前言
原理篇
一 书法美学告诉我们什么
二 书法艺术之心理学观
三 书法艺术之社会学观
四 书法艺术之哲学观
分析篇
一 书法艺术的内容与形式
二 书法与绘
三 书法与美术字
四 书法与表演艺术
五 草书在书法中的地位
风格篇
一 金石之风格
二 碑帖之神韵
三 二王之风貌
四 唐代之气度
五 笔墨之情趣
作者后记
说“写字”
书论散叶
中国艺术之“形而上”意义
“有人在思”
——谈中国书法艺术的意义
关于“文物”之哲思
——参观台北故宫博物院有感
书法是一种艺术
街上匾额观 之不尽
书道贵新
《虞愚自写诗卷》读后
在《中国书法》杂志座谈会上的发言
世纪寄语书法艺术
后记 哲思中的艺术
书法美学告诉我们什么
书法是我国一门有很悠久历史的艺术,而美学严格说来却是西方近代产生的一门学问,要把这一老一少、一中一西结合起来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先来说说美学的情形。“美学”这门学科一般都认为是近代十八世纪德国一位叫鲍姆加登的哲学家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美学”首先是“哲学”的一个部分。那个时代的哲学都讲究“体系”,要把对整个世界(包括宇宙、人生、自然、社会)的看法(世界观)统统囊括在内,“美学”在这个大体系内占有一席之地,譬如,在鲍姆加登所属的那个学派里,“美学”是比起“理性知识”来说稍为低级一点、稍为模糊一点的知识,而“美学”这个词的本来意思,也就是指“感觉”、“感性”而言。所以,我们首先就有一个印象,“美学”本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但是,“美学”还有更为广泛的意思,它首先又是与“艺术”分不开的。“艺术”是人类很早就有的一种?始性的(或叫本源性的)活动,对这种活动作理论上的思考和研究又是“美学”的重要的核心部分,所以“美学”又与“艺术学”有密切的关系。如果从这个意义来说,那么西方的美学则又是很远古的事了。
我们知道,欧洲的文明起源于古代的希腊,公元前五世纪左右希腊诸邦、特别是雅典这个城邦已是繁荣昌盛的黄金时代。当时希腊的艺术,无论建筑、雕塑、绘“、戏剧等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艺术的理论问题也随之被有聪明才智的人(所谓”智者“)注意起来,成为当时”学术讨论“(柏?图的对话)的内容,后来亚里士多德作了”总结“,但可惜他这方面的书失散了,他的《诗学》只留下了论悲剧的部分。亚里士多德这本书当然可以作”美学“观,所以《诗学》又常被认为是”美学“的开创性著作;只是当时绝无”美学“这门学问,连这个词也只是在日常语言的”感觉“意义上来使用,并没有学术性的含义。
无论如何,”美学“在欧洲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学问,最初是”哲学“的一个分支,这一点是可以明确的。
正因为”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发展得比较晚一点,所以它本身还是不很成熟的,就连它到底研究什么问题、它的”对象“是什么也还是不很清楚的,学者们常常为这个问题产生争论。毫无疑问,”美学“应该研究”美“;同样毫无疑问的是”美学“必须研究”艺术“,但”美“和”艺术“却又不是完全等同的概念,何况”什么是美“、”什么是艺术“本身又是一些说不清的问题。
现代大部分美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美”并不是事物的自然的属性,并不能在事物中加进去一点“美”,事物就变“美”了,像加一点“盐”就变咸了那样。所以对于“美”也不能下一个定义,不是学了这个“定义”就一劳永逸地知道什么是美了。“什么是美?”这个问题是要你永远追问下去、永远思考下去,而不可能有现成的答案的。这个问题有点像“什么是生活的意义”这类的“价值”问题,也不太能有像自然科学那样的确定的答案。所以“什么是美”和“什么是桌子”这两个问题是很不相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