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是彭先生“用中医原有名词,以有原则、有系统、有证据的科学方法”编篡而成。此书曾做中医教材20余年,先后修正三十余次,惠及两千余人,“能使人认识中医学本身真相,增加功效,缩短学程之本”。现将此书重新点校出版,以使这本“初学医时必读”之书,能够惠及更多读者。
彭子益(1871-1949),云南著名的白族医学家。时人评价其“才学过人,出言诙谐辛辣,孤傲不驯,识见超迈,不与同道合”,“从事著述,辨证之细,析理之精,皇皇巨著,为滇医界放大光明者,则以彭子益先生为最著”。彭子益所著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由十六篇相对独立的文章组成,分为上下两编。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上编5册,载“原理上篇”、“古方上中下三篇”、“温病本气篇”、“儿病本气篇”、“时病本气篇”、“脉法篇”、“舌胎篇’’、“药性提纲篇”、“《金匮》方解篇”、“《伤寒论》方解篇’’和“生命宇宙篇”。据第1册所载全书目录可知,下编当有“原理下篇”、“《伤寒论》六经原文读法篇”、“杂病篇”、“王氏医案篇”、“汤头改错篇”及“杂说篇”共6篇文章,可惜已难觅。据彭氏自述,“上编各篇为初学医时必读之本,下编各篇为学医将成时始读之本”。
“原理上篇”所论本于《内经》,从气候变迁、四季轮替的角度,着意阐发阴阳、五行、六气、二十四节气对人体的影响,并用大气变化解释生理、病理、医理,提出中医学是“人身与宇宙同一大气的物质势力圆运动之学”,由此创立“圆运动中医学”理论,并将之认做整个中医学的原理基础,且贯穿于其他各篇。“古方上中下三篇”,着重阐述仲景经方的证治本位及推论意义,强调其对人身气机圆运动的作用,并结合病情进行加减变化,可为中医习业者遵循的治疗处方规矩。
“温病本气篇”,以春时肝木疏泄、温病多虚之原理,强调保护本气、调理本气。此篇将温病归纳为病在营卫、气分、肠胃、血分等四个类型进行治疗,简要明确;又逐一列举各症,以分辨伤寒与温病之纲领,解释经文及其禁忌。“儿病本气篇”认为小儿病症亦多为本气自病;并在选用方药时,强调以疗效显著的食物入药。“时病本气篇”旨在论述“时令六气偏旺之时,人身六气遂感大气之偏而病作”,虽看似因时气而病,但实则为本气自病。此篇在辨别病症、论明病理、立法处方方面皆极详明。总之,彭氏对温病、时病、儿科病症的认识,均立足于外在大气与人体气机的圆运动,着重强调“本气自病”,故治病当以不伤人身正气为底限,以顺应气机运动为要义。
“脉法篇”对脉位、脉象、脉理、指法进行了系统论述,并将原理、病理、医理的圆运动贯通其中。“舌胎篇”只扼要列出舌苔的分辨之法,仍然需配合脉法去认识和分析。“药性提纲篇”对常用药物进行了系统而简明的归纳,并提出纲领,说明药物应用的要义。这三篇内容颇为简要,为初学中医者进行辨证用药提供了简单扼要的规矩。
全书概要
本书读法次序
原理上篇
导言
二十四节气圆运动简明图说
阴阳
五行
五行整个圆运动图
五行相生相克
六气
六气圆运动之图
厥阴风木
少阴君火
少阳相火
太阴湿土
阳明燥金
太阳寒水
人秉大气的五行而生脏腑
十二经名词的说明
二十四节气圆运动详细说明
大气圆运动图说
附:圆运动法总则
古方上篇
导言
理中丸证治本位的意义
麦门冬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小建中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当归生姜羊肉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肾气丸证治本位的意义
大黄黄芩黄连泻心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荣卫的意义
桂枝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麻黄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桂枝麻黄各半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四逆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附子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乌梅丸证治本位的意义
大承气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桃核承气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小柴胡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大柴胡汤证治本位的意义
读《伤寒论》十方读法五条
温病本气篇
导言
温病的意义
病在荣卫
乌梅白糖汤
……
儿病本气篇
时病本气篇
古方中篇
古方下篇
脉法篇
舌胎篇
药性提纲篇
《金匮》方解篇
《伤寒论》方解篇
生命宇宙篇
王养林书后(附:王养林的弟子牛忻群给责编的一封信)
汪英时书后
王详瑞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