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下半期,在西方学术思想框架中最有影响的,莫过于德国阐释学、法国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与英国文化研究。经过中国学界的积极努力,前两种思潮的主要著作已基本引介入国内,也产生了大量的介绍与研究的成果。唯独英国文化研究,虽后来居上,对中国当代学科模式、批评话语、言说视域等的改造最见成效,但迄今为止,尚未见到对这一思想本源所做的系统与整体的研究,大多数重要人物与思想环节的研究也都处于空白状态,以致使中国学者在借鉴这一领域的话题时往往理不清系脉及各种问题之间的关系等,同时也难以与国际学界形成知识理解系统上的对话。本书意在对英国文化研究中的一些关键性思想内容、人物观点、热点事件做细致的梳理与分析,以给国内学界提供一些可靠的资料线索和话题框架。选文中的许多专题是目前国际学术界尚未涉及或未作精深探求的,在国际性对话区域中具有独特性和领先性。
《英国文化研究:事件与问题》中的许多专题是目前国际学术界尚未涉及或未作精深探求的,在国际性对话区域中具有独特性和领先性。
黄卓越,1957年生。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艺学博士点学科带头人,汉学研究所所长,BLCU国际人文讲坛主持人。曾于多个国家的高校访问并作学术报告。
定义“文化”:雷蒙·威廉斯的起点
“银幕理论”的发生与展开
CCCS的道德恐慌研究
“新时代”理论:新主体与新政治
种族符号及其消费问题
迪克·赫布迪奇及其通俗文化研究
托尼·贝内特及其文化政治学
安吉拉·默克罗比与伯明翰文化研究
后身份:拉克劳的身份理论
对威廉斯“三种意义”的深入理解,需要联系到他与艾略特的关系。如此,便可以看到,威廉斯“三种意义”的提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艾略特(T.S.Eliot)定义文化方式的直接影响。这可从几个方面得到印证。首先,将文化看做一种包含数种意义的、基于历史的概念化现象,而不是从一个单一的、主观的向度上去确定文化的含义——这种文化分层法是艾略特在更早即已创辟的。甚至于在将文化分成三个层次这一点上,威廉斯也同样沿袭了艾略特的做法。其次,尤其重要的是,威廉斯对文化的第三层次,也就是最基本层次的归认,即所谓文化的“社会”定义,或云是“整体的生活方式”(在后来是“特殊的生活方式”),也同于艾略特“整体社会的文化”、“整体的生活方式”的提法,并且也与艾略特一样是将之作为一种“整分”法的基础看待的,即用其可以包含其他的几个层次。在这一方面.可以说,威廉斯尚未将这一概念的发明权据为己有,或如一些学者所云是威廉斯的独特发明,而是以为是由19世纪以来英国社会文化思想的发展而逐渐确立起来的一个历史性概念,并至艾略特处获得了理论性的表述,而威廉斯本人的目的则在于要将这一思想的潜流揭示出来,并通过“下一转语”,使之能与新的、带有鲜明民主色彩的文化理念相衔接,最终作为当代文化理论阐述的一个标识。再次,从第三层次的“整体文化”中进而又可引出“共同文化”等的概念,这也是按照艾略特的设定思路推演出来的。依据这一推演,既然整体社会的文化是一种事实与理念的存在,就必然会超越各不同阶级所构造的文化及与之相关的那些文化概念,同时,它也会超越从19世纪以来由柯勒律治、阿诺德、利维斯等批评家所认定的单一文化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