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教程》是高等院校书法专业的基础教材。《书法教程》从汉字形成的过程人手,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中国书法的书体分类、文房四宝、章法等书法创作学习的基本知识,为以后学习、研究中国书法,奠基书法创作之梦打下一定的基础。《书法教程》可供高等院校书法本科专业学生使用,亦可作为其他相关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又是集书法基础理论、书法技法、书法实用法帖简介于一身的书法学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国书法概述
第二节 中国书法的特点
第三节 中国书法的书体分类
思考题
第二章 汉字形态沿革
第一节 汉字形体沿革
第二节 汉字的主要书体简介
思考题
第三章 榜书艺术
第一节 榜书简介
第二节 榜书的社会性与艺术特质
思考题
第四章 文房四宝
第一节 笔
第二节 墨
第三节 宣纸
第四节 砚
思考题
第五章 章法
第一节 章法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章法所涉及的范围
第三节 署款与钤印
思考题
第六章 传统书学思想概述
第一节 传统书法美学思想
第二节 传统书法美学原理
第三节 碑帖概述
第四节 南北书派之说
思考题
第七章 古代名家名作鉴赏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家名作鉴赏
第二节 唐宋时期名家名作鉴赏
第三节 元明清时期名家名作鉴赏
思考题
参考文献
查看全部↓
《兰亭序》晋朝人叫《临河序》,后人又称为《修禊序》《禊帖》《兰亭诗序》,计28行,324字,记叙了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了作者对人生苦短、生死无常的感慨。
《兰亭序》(神龙本),此卷原题为“唐摹兰亭”,因卷上钤有唐中宗神龙年号小印,故称“神龙本”。元郭天锡在跋记中说,“此定是唐太宗朝供奉榻书人直弘文馆冯承素等,奉圣旨于兰亭真迹上双钩所摹”,此后遂凿实为冯承素所摹;白麻纸本,现藏故宫博物院。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阴历的三月三日,人们必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禊”(禊:Xl,古代春秋两季在水边举行的除去所谓不祥的祭祀)。在王羲之去世前8年,也就是东晋永和九年(353年)的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谢安、孙绰(chuo)等41位文人雅士聚于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禊,曲水流觞,饮酒作诗。这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看来王羲之的心情不错。曲水流觞,也称之为曲水宴,42位名士列坐溪边,由书童将盛满酒的羽觞放人溪水中,随风而动,羽觞停在谁的位置,此人就得赋诗一首,倘若是作不出来,可就要罚酒三觥(gong,古代用兽角做的一种饮酒器皿),正在众人沉醉在酒香诗美的回味之时,有人提议不如将当日所作的37首诗,汇编成集,这便是《兰亭集》。这时众家又推王羲之写一篇《兰亭集序》。王羲之面对良辰美景、高朋挚友,用蚕茧纸、鼠须笔,乘兴写下了这篇“遒媚劲健,绝代更无”的序文,这就是名噪天下的《兰亭序》。
在兰亭聚会的那天,据说王羲之喝了很多酒,带有醉意,书写兰亭。《兰亭序》共书324字,每一字都被王羲之创造出了一个生命的形象。特别是20多个“之”字,更是无一雷同,各具独特的风韵。唐太宗赞叹它“点曳之工,裁成之妙”。宋代书法四家之一的黄庭坚称扬说:“<兰亭序》草,王右军平生得意书也。反复观之,略无一字一笔,不可人意。”
翌日,王羲之酒醒后意犹未尽,伏案挥毫在纸上将序文重书一遍,却自感不如原文精妙。他有些不相信,一连重书几遍,仍然不得原文的精华。这时他才明白,这篇序文已经是自己一生中的顶峰之作,自己的书法艺术在这篇序文中得到了酣畅淋漓的发挥。他感叹道:“此神助乎,何吾能力致。”因此他自己也特别爱重,交付子孙传藏,传至王羲之七世孙智永,无嗣,交弟子辩才保存。
唐太宗李世民酷爱王羲之书法,在千方百计得到了《兰亭序》之后,常常“置之座侧,朝夕观览”,贞观十年(636年),让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等书家摹拓十本以赐近臣,死后把真迹带进昭陵作为陪葬品。因此我们现在已经无法看到《兰亭序》的真迹,只能看到“下真迹一等”的唐摹本。
……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