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科学“十五”国家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金融学(第2版)》是根据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学要求而编写的。全书共分5篇11章,主要内容包括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与利息、金融工具、金融市场与金融创新、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其他金融机构与业务、货币需求与供给、货币政策、国际收支与外汇、国际金融体系构建。
金融基础篇
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一节 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货币的本质与职能
第三节 货币制度
阅读资料 信用卡简史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信用与利息
第一节 信用概述
第二节 现代信用形式
第三节 利息与利息率
阅读资料 日本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复习思考题
金融市场篇
第三章 金融工具
第一节 金融工具概述
第二节 票据
第三节 债券
第四节 股票
第五节 证券投资基金
第六节 金融衍生工具
阅读资料 巴林银行的破产与金融衍生产品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金融市场与金融创新
第一节 金融市场概述
第二节 货币市场
第三节 资本市场
第四节 金融创新
阅读资料纽约金融市场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复习思考题
金融机构篇
第五章 商业银行
第一节 商业银行概述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
第四节 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
第五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
阅读资料 日本的银行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中央银行
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阅读资料抢救伊利诺斯银行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其他金融机构与业务
第一节 其他金融机构概述
第二节 保险业务
第三节 信托业务
第四节 金融租赁业务
阅读资料 “911事件”与保险业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复习思考题
宏观均衡篇
第八章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一节 货币需求
第二节 货币供给
第三节 通货膨胀
第四节 通货紧缩
阅读资料 历史上几个典型的通货膨胀案例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复习思考题
第九章 货币政策
第一节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和传导机制
第四节 货币政策的效应
阅读资料 部分国家货币政策目标的历史演变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复习思考题
对外金融篇
第十章 国际收支与外汇
第一节 国际收支
第二节 外汇与汇率
第三节 外汇市场与外汇交易
阅读资料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复习思考题
第十一章 国际金融体系构建
第一节 国际货币体系
第二节 国际金融机构
阅读资料 亚洲金融合作的里程碑——清迈协议
本章小结
基本概念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教学资源索取单
查看全部↓
(二)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
银行信用在信用数量、规模、方向、能力、期限上都优于商业信用,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信用形式。但是,银行信用不能代替商业信用形式。商业信用与商品生产和流通有着直接的联系,能直接为产业资本循环服务,因此当工商企业能在商业信用的范围内解决问题时,就不必求助于银行信用。而且,商业信用不仅先于银行信用存在,还是银行信用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多种信用形式并存、分工合作的信用体系。
三、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是指国家直接向公众进行的借贷活动。国家信用包括国内信用和国际信用。国内信用是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向国内企业、团体、个人取得的信用,它形成国家的“内债”。国际信用是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向国外政府、企业、团体、个人取得的信用,即举借的“外债”。
(一)国家信用的作用
1.国家信用是解决财政困难的较好途径
解决财政赤字的途径有三种:增税、从银行透支和举债。增税不仅立法程序繁杂,而且容易引起公众不满,抑制投资和消费。从银行透支容易导致通货膨胀,如我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就规定:禁止财政从银行透支。举债是一种信用行为,有借有还,有经济补偿,相对来说问题少一些。当然,国家信用过度膨胀会导致财政赤字巨大,长期看还会排斥民间投资,加剧通货膨胀,妨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2.可以筹集大量资金,改善投资环境,创造投资机会
发行政府债券既可以筹集大量资金,搞基础设施和市政建设,如修铁路、道路、水利工程等,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也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投资机会。因为,政府债券信誉好、收益高、流动性强,是公众投资的理想途径之一。
3.可以成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
政府不仅可以主动利用国家信用,在总量上调节总需求,还可以通过有选择的支出安排和优惠政策等调节社会总需求的结构。
(二)国家信用的形式
国家信用在国内的基本形式是发行政府债券,即国债。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债券,通常是用于解决年度内先支后收的困难;期限在一年以上的中长期债券,主要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或国家建设的长期性投资。
国家信用在国外的基本形式是政府借款、国际金融机构借款、商业银行借款、发行债券以及其他借款等。
……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