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族是如何兴起,又是如何败落的?蒋介石从一个革命青年,到手握近代中国的大权,他是如何做到的?有着一妻两妾的蒋介石,如何与当时强大的宋氏家族喜结连理?这场婚姻除了带给他政治利益,是否也是他此生的完美婚姻?退居台湾后的蒋氏家族,经历了哪些嬗变和斗争?曾经叛逆的蒋经国,如何继承了台湾蒋家王朝的“大统”地位?作为台湾“夫人”的洋媳妇,为什么却“没有声音”?蒋纬国到底是不是蒋介石的亲生儿子?章氏兄弟的身世隐藏着怎么样的谜团?豪门荣耀下的蒋家第三代子孙,为何大多远离了政治,过起淡泊的生活?谜,从《蒋氏家族未解之谜》开始……《蒋氏家族未解之谜》以新史料和新图片揭示民国四大家族的命运变迁和历史沉浮的秘密。
1947年春天,为了重新燃起美国人的梦想,改变自己在美国人眼中独裁的“不良形象”,“焕发国民精神”,蒋介石宣布改组政府,由张群出任行政院长,更多吸收一些小党派和美国人欣赏的自由知识分子参加。然而这一切,终都没能使国民政府摆脱走向终结的命运。
中国共产党部队在大规模地开展行动,准备节节进逼江南的前夕,蒋介石面对如此窘境,无计可施,只能希望宋美龄能再次前去美国,向美国人请求后的援助。而此前国民党政府接受了美国高达20亿美元的援助款项,这其中包含了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部分。但是,从美国驻中国大使馆打回其国内的报告显示,军事援助的3/4被共产党部队“接收”了——国民党部队的溃退造成的;而有更多的援助款项,美国人怀疑国民政府长久以来养成的贪污陋习,让这些援助很难得到真正的落实和使用。
1948年11月28日,在国民党政府的再三请求下,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同意宋美龄以私人贵宾身份赴美,宋美龄乘坐美国专机抵美。
与此前的访美风光完全不同,此时的宋美龄没有像上次那样大张旗鼓、所到之处鲜花掌声满溢,美国礼宾司对“夫人”的到来没有表示出特别的热情,迎接蒋夫人的净是一些二流官员。宋美龄发回国内的封电报极为简短:“没有人对我们感兴趣。”宋美龄苦等了9天之后,杜鲁门总统在白宫设宴招待,并与她会谈一小时,但排场已今非昔比。宋美龄向他们提出了要求美国继续援助蒋介石的计划。对于宋美龄的要求,杜鲁门和马歇尔均反应冷淡。杜鲁门告诉宋美龄:“美国只能付给以往承诺的援华计划的40亿美元,这种援助可以继续下去直到耗完为止。美国不能保证无限期的支持一个无法支持的中国。”他还挖苦宋美龄说:“她到美国来是为了再得到一些施舍。我不愿意像罗斯福那样让她住在白宫。”宋美龄失去了往日的风光。
1949年1月15日,在杜鲁门这里遭受挫折的宋美龄只好离开华盛顿,赴纽约探视其长姐宋霭龄的病况,从此再也没有踏上大陆的土地,直到1950年,她才归台。
看到宋美龄的访美报告,蒋介石不禁黯然泪下,他失去了后一丝希望。蒋介石夫妇真正尝到了他们掌权以来苦涩的滋味,一种接近幻灭的失落。
几天后,即1月21日,蒋介石邀请五院院长共进午餐,正式宣布“引退”。国民党中央社播发了蒋介石下野文告。文告称:“……特依据中华民国宪法第49条起,由李副总统代行职权,并符勉全国军民暨各级政府,共矢精诚,同心一德,翊赞李副总统,一致协力,促成之和平。”蒋介石于当天飞离南京,在杭州笕桥机场小住,于次日晨乘机飞抵宁波栎社机场,然后乘车前往溪口。
看似下野,由桂系军阀李宗仁接任代总统,但蒋介石内心总是不甘的,他的举动正如1927年的那次下野,实则是以退为进,同时更多的是带有与家乡诀别的味道。或许在这一刻,他已经想好了退路——台湾。
而早在1946年10月,他飞赴台北,出席台湾光复一周年纪念典礼时,曾对随员们说过:“巡视台湾之收获,较之巡视东北更大,台湾尚未被共产党分子渗透,可视为一片净土。”此时从没想到这片小岛竟然会是他聊度余生之地。
在溪口,蒋介石选择的住处是亡妻毛福梅墓旁一幢中西合璧的小型建筑“慈庵”,也许只有在故乡,蒋介石才能得到片刻的宁静,才能让自己暂时不去想共产党军队的步步逼近。
曾有传记记载,蒋介石也曾有过“杀身成仁”的念头,那是4月23日获悉南京“陷落”那一刻。蒋介石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顷刻间瓦解,南京丢了。他曾经说过,“如果土匪不先剿清,不仅是我们的国家从此没有希望,就是我自己,也要生无立足之地,死无葬身之所。”而如今,“匪军”已经迫在眉睫,他感到无颜再活在世上了,于是向家人流露出自杀的念头。他要学希特勒。蒋介石的家人听罢着实惊恐万分,纷纷予以劝告,蒋介石这才打消了自杀的念头。
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离溪口也就不远了,蒋介石只有另择“隐居”之地了。4月24日中午,蒋介石命令准备船只,明天启程。其实,就在这天上午蒋经国已将妻儿送往台湾,“以免后顾之虑”,自己留下来,是为“处理有关溪口事物,做永别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