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球能源的未来,媒体、政客、商界领袖、活动家,甚至科学家都存在很多误读。而正是这些误读和神话浪费了时间和金钱,阻碍了先进的能源政策的发展。本书作者建议公众警惕夸大的和不可能兑现的承诺。全球向新能源的过渡将是一个长期的、耗费大量金钱的过程,并且依赖于新基础设施的建设。成熟技术和传统能源将在这个过渡过程中持续存在,并将具有足够的适应性。
我向所有对能源感兴趣的人推荐本书,这本书能帮助你建立一套更牢固的体系来评估能源前景。
—— 比尔·盖茨
生命总是充满了惊喜。甚至在一年前,我都没想到我的工作会再次对中国的能源研究有所助益。这本书的绝大部分文章是中国读者从未见过的,但是40多年前,我便开始为现代西方社会研究中国能源与环境问题做了奠定基础的工作。
1974 ~2004年,我花费了近一半的时间来研究中国。我出版了第一本综合介绍中国能源的书籍(Smil,1976)和第一本有关中国环境的系统性调查(Smil,1983)。5年后,这本有关中国环境的系统性调查被翻译成了中文并在北京发行而后畅销(Smil,1988)。之后,我又陆续出版了有关中国能源与环境,以及有关中国人口、粮食和经济方面的专著和论文,但2004年是我最后一次到访北京,也是在那一年出版了我关于中国的最后一本著作(Smil,2004)。
当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吸引全球目光之时,我对中国的研究便戛然而止,而此时每个人都好像是中国问题的研究专家;我厌倦了向那些在为期一周的访问之后就形成粗浅观点的人解释这个国家复杂的现实情况。然而,我并没有彻底放弃对中国的研究。在过去10年间,我出版了14本涉猎不同主题的书籍,其中5本涉及全球能源的方方面面,几乎所有书中都有部分内容、章节和参考文献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最近出版的两本关于能源的书籍很受读者欢迎,这两本书分别是《能源转型》(Smil,2010) 和《能源神话与现实》(Smil,2010a)。其中,《能源转型》从本质上解析了能源转型为何是一段漫长的历程,以及一种新的能源如何经过数十年才能够在市场上占据主导或领先的地位。大家即将读到的中文版《能源神话与现实》进一步揭示了很多人普遍同意但却是极其错误的观念—这些所谓被误解的真相包括对电动汽车快速普及或是对碳封存快速部署所抱有的过大预期,以及对生物燃料或风力发电所做贡献的不切实际的评估。
这本书采用了直截了当、用事实说话的叙述手法,并不需要我在这里进行更深入的评论;唯独一点,虽然明显但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对这些所谓的神话保持警惕。本书的最终打印稿于2009年完成,2010年出版发行。5年过去了,很多具体问题已改变,一些新的业绩也已载入史册,同时也有很多令人失望的事情影响着新的预期。当然,这些具体问题也包括这本书应该采用最新的统计数据(在2014年更新此书就意味着,绝大部分数据应采用2012年和2013年的),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能源领域里,当书出版之时,这些数据很可能又要准备更新了。
有关数据更新的问题并不会影响本书的基本信息,尽管本书的结论是精心参考了具体数字而得到的,但是结论并未被最新的生产或消费数据彻底地改变或颠覆。本书已经充分演绎了基本规律和长期趋势;同时,根据这些研究所得出的经验教训已超越了这些特定的数字。那些认为这些基础素材已经落伍,以及书中涉及的那些能源神话与现实已经被最新的研究成果所影响甚至改变的人倒是可以通过一些能源网站,包括我自己的网站查询到相关的研究,但我依然不愿意对肤浅的看法与争论做任何解释。
感谢这本书的译者团队—北京国电通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组织的翻译团队,正是他们的努力才使得我的作品再一次与中国读者见面。希望新读者不要把读到的内容都认为是理所当然之事,而要自己拿起一支铅笔或小计算器或个人电脑来检验我的计算和结论—自己才是充分理解能源神话与现实的最好方法,同时也应了中国的一句古诗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瓦茨拉夫·斯米尔
加拿大温尼伯
2015年1月17日
瓦茨拉夫·斯米尔(Vaclav Smil),
目前,他在加拿大温尼伯的马尼托巴大学环境学院担任特聘教授。他先后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地球与矿物质科学学院、布拉格Carolinum大学的自然科学学院。他的跨学科研究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能源、环境、食品、人口、经济、历史和公共政策,他还将这些方法应用于能源、食品和环境事务。
他是加拿大皇家学会(科学院)会员,还是一个获得美国科学促进会PUST(公众理解科学和技术)奖的外国人。截至目前,他已受邀到美国、加拿大、欧洲、亚洲和非洲的250多个会议和研讨会当演讲嘉宾。他在北美、欧洲和东亚的诸多大学发表演说,并且担任美国、欧盟及国际诸多机构的顾问。
致中国读者
推荐序一 坚守住能源工作者的良知
推荐序二 重要的是能源事实所揭示的规律
推荐序三 不管是神话还是迷思,重要的是不要迷失
推荐序四 理性看待能源转型
译者序 能源商业模式的中国实践:国电通的探索与创新之路
附图目录
单位释义
引 言 / 1
·丧失机遇 / 2
·亘古的神话 / 7
·挑战神话 / 12
第一部分 历史的教训 o 17
第1章 未来属于电动汽车 / 20
·电动汽车PK内燃机汽车 / 22
·电动汽车的近代史 / 23
·近期的电动汽车模型 / 25
·电动汽车和电力供应 / 28
·效率更高的汽油发动机 / 33
第2章 核电将会便宜得无须计量 / 37
·和平利用核裂变 / 39
·放弃核电 / 42
·寄希望于快中子增殖反应堆 / 45
·核能源的新情况 / 49
·成功的失败 / 51
第3章 分布式能源幻想 / 53
·分布式能源的优势 / 54
·分布式能源的今天 / 57
·顶级跑车 / 58
·其他分布式能源之梦 / 59
·“完美”的解决方案 / 60
·“分布式、小规模”的能源解决方案的未来 / 62
第二部分 新闻焦点中的神话 o 65
第4章 耗尽:石油峰值及其意义 / 71
·石油产量峰值的预测 / 74
·未开发的资源 / 80
·非常规石油储备 / 82
·生产、需求和价格 / 85
·对石油峰值论者言论的反击 / 91
第5章 二氧化碳封存 / 93
·有机方法 / 94
·技术修复 / 101
·封存的能源处罚 / 110
第6章 从植物中提取液体燃料 / 115
·用于交通领域的液体燃料 / 118
·玉米乙醇 / 119
·甘蔗乙醇 / 123
·乙醇生产的影响 / 124
·纤维素乙醇,“巨大的新能源” / 126
·生物燃料,一种不适当的解决方案 / 135
第7章 风力发电 / 137
·风能的演变 / 140
·风力发电的预期潜能 / 141
·风能的关键局限 / 143
·认识到风电的潜能 / 155
第8章 能源转型步伐 / 158
·现状 / 160
·转型历史 / 162
·为何能源转型会呈现渐进性 / 166
·可再生能源挑战 / 168
·错误类比 / 170
结论 经验教训及政策含义 / 178
·电动汽车 / 179
·核能 / 181
·分布式能源转换 / 184
·石油峰值 / 185
·碳封存 / 186
·农作物乙醇 / 188
·风力发电 / 189
·能源转型 / 190
·简短小结 / 192
后 记 / 195
译者感悟 / 196
注 释 / 202
参考文献 / 214
作者简介 / 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