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中国已于2001年12月加入了国际贸易组织,至此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三大支柱的成员。这就意味着中国经济、金融与世界经济、金融的关系更加密切。《国际金融原理》第三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修订出版的。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们对第二版作了较大的改动。这主要表现在:从形式上看,第三版与第二版一样也是三个部分,只是第三版明确标明三编;但论述问题的角度发生的重要的变化。第二版是“以国际货币的演变为主线、以资本的国际运动为基础”,因而把全书的内容分为“与国际货币制度有关的问题”、“与资本流动有关的问题”,以及“与国际收支有关的问题”三个部分。全书立足于一国经济、金融与世界经济、金融的关系,分为“国际金融基础”“汇率、价格、利率和国内经济”、“开放宏观经济政策”三篇。
现国行际国货际币货体币系体的系内的容运及行评及价存标在准的问题关于人民币汇率的改量问题避险的外汇交易工具与业务外汇市场有效性国国际际收货支币平基衡金表组的织编的制。《及国国际际收收支支手分册析》的变化扩展的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亚价理论汇马率克决思定的的汇资率产理组论合平衡研究方法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法及吸收分析法国际收支货币分析法资产市场分析法及跨均衡模型丁伯根法则一斯旺模型米德冲突蒙代尔搭配则开放宏观经济下的价格水平真实产量与经济政策关货于币美联元盟化的问经题济的学探讨亚洲汇率制度选择单一货币货二币十危世机纪的八理十论年模代型以及来其发新展发中展国家的债务危机.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中国已于2001年12月加入了国际贸易组织,至此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三大支柱成员。这就意味着中国经济、金融与世界经济、金融的关系更加密切。《国际金融原理》第三版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修订出版的。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们对第二版作了较大的改动。这主要表现在:从形式上看,第三版与第二版一样也是三个部分,只是第三版明确标明三编;但论述问题的角度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第二版是“以国际货币的演变为主线、以资本的国际运动为基础”,因而把全书的内容分为“与国际货币制度有关的问题”、“与资本流动有关的问题”,以及“与国际收支有关的问题”三个部分。第三版则立足于一国经济、金融与世界经济、金融的关系,把全书分为了“国际金融基础”、“汇率、价格、利率和国内经济”和“开放宏观经济政策”三编。
这次修订工作的具体分工是:绪论由何泽荣执笔;第一章和第二章由蔡惠娟执笔;第三章由丁丽执笔;第四章由邹宏元、刘攀执笔;第五章由冯用富执笔;第六章由徐艳执笔;第七章由何泽荣、何军执笔;第八章由邹宏元、申觅执笔;第九章由邹宏元、高莹执笔;第十章由邹宏元、陈小凡执笔;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由倪克勤、赵静梅执笔。全书由邹宏元拟出大纲初稿,经集体讨论分工修改,最后由何泽荣总纂。
作为一本教科书,我们力求反映国内外国际金融的已有研究成果,因此,在修改过程中我们参考了许多国内外的书籍、杂志、报纸和资料。但在每章后面列出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此,我们对这些文献的作者、编辑和出版社表示深切的谢意。同时,也要对出版本书的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表示深切的谢意。
绪论
第一编国际金融基础
第一章国际货币制度
第一节国际货币制度概述
第二节典型的国际金本位制度
第三节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货币制度
第四节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五节现行国际货币体系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二章外汇与汇率
第一节外汇
第二节外汇汇率
第三节真实汇率和有效汇率
第四节国际汇率制度
第五节人民币汇率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三章外汇市场
第一节外汇市场概述
第二节外汇风险及其管理
第三节避险的外汇交易工具与业务
第四节外汇市场有效性
第五节汇率预测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四章国际收支
第一节国际收支概述
第二节国际收支账户原理
第三节中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
第四节国际收支分析
第五节国际投资头寸表
第六节国际储备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二编汇率、价格、利率和国内经济
第五章国际平价条件
第一节购买力平价模型
第二节扩展的购买力平价理论
第三节利率平价理论
第四节货币、利率、汇率和价格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六章汇率决定理论
第一节马克思的汇率理论
第二节汇率决定的货币学说
第三节汇率决定的资产组合平衡研究方法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七章汇率、国际收支和国内经济
第一节20世纪50年代以前的国际收支理论
第二节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国际收支理论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三编开放宏观经济政策
第八章开放宏观经济下的经济政策(上)
第一节经济目标与经济政策关系的理论
第二节IS—LM—BP模型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九章开放宏观经济下的经济政策(下)
第一节固定汇率制下的经济政策
第二节浮动汇率制下的经济政策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章开放宏观经济下的价格水平、真实产量和经济政策
第一节总需求
第二节总供给
第三节真实产量、价格水平和经济政策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政策协调、货币联盟和汇率目标区
第一节国际问的政策协调
第二节货币联盟的经济学
第三节汇率目标区
第四节关于美元化问题的探讨
第五节亚洲汇率制度选择与单一货币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国际资本流动
第一节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20世纪8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
第三节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危机及货币危机
理论模型
第四节资本流入对经济金融的影响
复习思考题
参考文献
绪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愈来愈频繁地进行着商品、服务和技术的进出口,资本的流进流出,劳动力的国际转移。在这样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不可能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求得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一、国际金融的研究对象
国际经济关系包括国际经济交易的实体面(realside)和货币面(monetaryside)。前者指商品、服务和技术的国际运动,它构成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trade)的主要内容;后者指货币的国际运动,包括由商品、服务、技术交易所引起的货币的国际支付,以及商品资本、生产资本和借贷资本在国与国间、地区与地区间的运动所引起的货币流动(如国际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国际信贷、各种类型的货币交易等等),它构成国际金融(internationalfinance)的主要内容。
对国际金融的研究对象,国内外学术界的认识并未完全统一。概括起来主要有下面几种:
有人从现象的直观出发,认为国际金融就是研究国际经济关系的货币面。柳复起(1984)说:国际金融“主要探讨一国与另一国之间的货币关系,着意于开放经济社会的总体经济变数与经济政策”。D.Salvatore(1983)认为,国际金融所考察的就是“国际经济学的货币方面。这里明显考虑的是货币,而商品价格在这里是以本国货币单位和外国货币单位来表示的”。他还认为,由于国际金融涉及的是一个国家对外的收入与支出的总量,而对这一国际收支总量的调节政策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指数,因此,它属于国际经济学的宏观经济方面。刘德芳(1985)认为,“国际金融的研究对象是国际间货币资金周转运动的规律和国际金融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由于货币资金周转运动而形成的国际金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