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职业道德建设(第3版)》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道德,财经职业道德,财经职业道德规范等。
引言
第一篇 社会主义道德
第一讲 道德的一般内涵
一、关于道德的一般内涵
二、关于道德的本质
三、关于道德的社会功能
第二讲 社会主义道德的层次及要求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道德现状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人们的道德要求
三、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的正确导向
第三讲 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
一、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形式
二、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和途径
第二篇 财经职业道德
第一讲 职业道德
一、职业和职业活动
二、职业道德及其基本特征
第二讲 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
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特征
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作用
四、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
第三讲 社会主义财经职业道德
一、财经职业工作的特点
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特点
三、社会主义财经职业道德的作用
四、社会主义财经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五、社会主义财经职业道德的一般规范
六、社会主义财经职业道德建没
第三篇 财经职业道德规范
第一讲 财政职业道德规范
一、财政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二、财政职业道德规范
第二讲 税务职业道德规范
一、税务职业道德概述
二、税务职业道德规范
第三讲 金融职业道德规范
一、金融职业道德概述
二、金融职业道德规范
三、加强金融法规建设
第四讲 保险职业道德规范
一、保险职业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二、保险职业道德规范
第五讲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意义
二、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原则
……
第四篇 财经职业道德修养
第五篇 完善财经职业道德建设的社会管理机制
后记
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没有社会分工,就不会产生各种不同的职业;没有各种不同的职业划分,社会分工也就无从体现。职业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分工带来的,是人类生活的客观需要。职业并不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在原始社会早期只有按照性别、年龄差异形成的自然分工,没有什么所谓的职业。虽然有人狩猎,有人捕鱼,但却没有猎人和渔夫这些职业;虽然有人缝衣,有人做饭,但也没有专门的裁缝与厨师。当时的人们今天参加这种劳作,明天又去干那种劳作,还没有产生比较固定的具有专业性的社会分工。而职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由专门的人来做专门的事,不同的人扮演获得社会承认的不同的社会角色。直到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畜牧业、手工业、商业先后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分工和交换逐渐发展,才产生了一些具有专门业务的相对稳定的职业。正如恩格斯所说,人类走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了”。在一定历史时期内,职业和行为的种类的多少及其发展程度如何,取决于当时的社会分工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不断形成各种专业性特强的新职业和新行业。在现代科技和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各种职业越来越多,专业性更强,服务范围也日益扩大。高度的职业分化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显著标志,而且成为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终生从事某一种职业,甚至家庭内部若干代人都从事同一职业,是常见的事。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高度发达的社会分工和职业分化,人们变换工作岗位就比较频繁了。不过,这种变动--由A公司到B单位,由这种所有制单位到另一种所有制单位,由企事业单位到政府部门,并不都是职业的变动,换了工作单位,职务变了,职业却不一定变。我们通常称为“专家”、“专门人才”的人,其专业和职业有内在的一致性。如若职业与专业没有这种一致性,就叫专业不对口,专业人才的作用就发挥不出来。
人的一生往往多半时间都是在职业生活中度过的。职业是人们物质利益和人生价值实现的主要形式,也是人们社会角色和社会地位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