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国内、国际会计环境剧烈变化的影响,会计教材与会计理论和实务严重脱节,教材普遍陈旧、老化,不能适应会计发展的新趋势。为此,我们编写了这套会计教材,以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本教材在使用中反响很好,并且多次重印。为了保持教材的先进性,此次我们根据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最新《企业会计准则》、2005年10月27日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07年3月2日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对原书进行了全面修订,并增加了投资一章的新内容,以凸显教材的实用性和新鲜度。
《中级财务会计》是在《初级财务会计学》基础上的深化。它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对《初级财务会计学》中所涉及的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方面相关理论、方法、程序的细化和深入,是对《初级财务会计学》所建立的会计框架的充实。它所涉及的知识是财务会计中最主要的部分。
本书的作者大多身处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从事会计教学、科研工作多年,与学术界和理论界联系密切,掌握了比较翔实、充分的资料,对我国会计理论、学术动态、会计规范体系、会计实务现状有较准确的把握。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坚持理论与实务并举,既着眼于提高理论,又致力于规范实务,不仅把最新会计法律规范渗透到整个教材体系中,突出一个“新”字,而且凭着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较强的实务能力,敏锐地捕捉学术领域的新动向,深化了对会计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和探讨。由于理论与实务的不断发展,这套会计教材拟两年修订一次,以保持其与会计发展的同步性。
在结构安排上,本书从财务报表的会计要素主要项目依次展开,层层递进,最后论述财务报告。全书脉络清晰,给人以水到渠成之感;把整本书融入主要财务报表中,有助于读者清楚了解财务会计各个要素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注意篇幅控制,力求精练、简洁,使读者能更快地抓住本书要领。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会计与会计环境
第二节 会计职业与会计规范
第三节 财务会计基本理论框架
第四节 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第二章 货币资金
第一节 货币资金概述
第二节 现金
第三节 银行存款
第四节 其他货币资金
第三章 应收账项
第一节 应收票据
第二节 应收账款
第三节 其他应收及预付款
第四章 存货
第一节 存货概述
第二节 存货的计价
第三节 按实际成本计价的存货核算
第四节 按计划成本计价的存货核算
第五节 存货期末估价
第六节 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核算
第七节 存货清查的核算
第五章 投资
第一节 投资的性质与分类
第二节 交易性投资(金融资产)
第三节 持有至到期投资
第四节 可供出售投资金融资产
第五节 长期股权投资
第六章 固定资产
第一节 固定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第二节 固定资产增加的核算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折旧
第四节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第五节 固定资产减值
第六节 固定资产的处置
第七节 投资性房地产
第七章 无形资产与其他资产
第一节 无形资产
第二节 其他资产
第八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一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第九章 流动负债
第一节 流动负债的性质与分类
第二节 应付账款与应付票据
第三节 应付职工薪酬
第四节 应交税费
第五节 其他流动负债
第六节 或有负债与预计负债
第十章 长期负债
第十一章 所有者权益
第十二章 收入
第十三章 费用
第十四章 利润及利润分配
第十五章 资产负债表
第十六章 利润表
第十七章 现金流量表
第十八章 会计报表附注
第二章 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涉及大量的货币资金收付业务。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组织好货币资金的收支核算,是会计核算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本章主要介绍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的核算。
第一节 货币资金概述
一、货币资金的性质与范围
(一)货币资金的性质
货币资金(Money Fund)是指可以立即投入流通,用来购买商品或劳务,或用来偿还(Pay off)债务的交换媒介。货币资金是企业经营过程中以货币形态存在的一种资产。它是企业流动性(Liquidity)最强的流动资产,并且是唯一能够直接转化为其他任何资产形态的流动性资产,也是唯一能够代表企业实现购买力水平的资产。它作为支付手段,可用于支付各项费用、清偿各种债务及购买其他资产,因而具有普遍的可接受性。为了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企业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以便购买材料、交纳税金、发放工资、支付利息及股利或进行投资等。企业所拥有的货币资金量是分析判断企业偿债能力(Solvency)与支付能力的重要指标。
由于货币资金的流动性强,是直接的流通货币,在企业经济活动中,收支频繁、容易发生差错和意外损失,也是被不法人员挪用、贪污和盗窃的重要目标,因此加强货币资金的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是会计核算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