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产业区:上海创意产业集群的动力学、网络与影响研究/南京大学人文地理丛书》主要内容包括:新经济和地理学的关系、后工业化时期新经济的崛起和转变、地理在新经济中是否起作用、创意产业、创意产业的定义、创意产业的属性、全球创意产业概述、创意产业区和创意产业集群、产业区和集群理论、城市空间的创意氛围、创意集群对城市复兴的影响、创意城市印象等。
何金廖博士是我访问德国海德堡大学时充分认识的学生,其博士论文已经在Springer出版社出版,有很好的国际影响。为了扩大这本著作和研究成果在国内的影响力,最近计划将其翻译成中文编入《南京大学人文地理丛书》出版并邀我为书作序,作为南京大学培养的第一位人文地理学博士欣然应之。
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具有非常悠久的科学研究传统,“胡焕庸人口线”和孙本文的地理统计学方法都曾闻名世界。人文地理学专业也是国内按照莫斯科大学地理学学科体系建立的第一个经济地理学专业,任美锷的工业地理研究、宋家泰的城市地理研究和张同铸的非洲地理研究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最近,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制造工厂和第一大贸易国家,但是制造业价值链中加工组装的成分过大,急需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的转型发展。这样,创意产业和创意产业区的发展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何金廖博士的《创意产业区研究》就是最新的研究成果之一。
创意产业和创意产业区我涉猎不多,但我觉得创意是一种通过创新思维意识进一步挖掘和激活资源组合方式进而提升资源价值的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社会的来临,传统的以技术发展为导向、科研人员为主体、实验室为载体的创新1.0模式正在转向以用户为中心,以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的用户参与的创新2.0模式转变。创意产业区也就是满足创造或创新2.0模式形成的创意产业集聚的专门地区,开创相关的研究对国家创新、创业转型发展意义重大。
创意起源于人类的创造力、技能和才华。因此,创意产业源自玩创新的人群,也就是说,创造大国的铸造不再依靠传统的自然资源而是更加关注人力资源的开发。最近这群人被专门冠以“创客”(Maker)的称谓。创客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一类人;他们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在设计制造领域形成创新2.0模式;他们是最有意愿、活力、热情和能力,坚守创新,持续实践,乐于分享,热衷于在创新2.0时代的创意、设计、制造的个人设计制造群体。然而,我们这个社会、我们的制度体系,怎样打造一个可以充分彰显创客创造力、技能和才华的地区?这是进行区别于传统的产业区,首先要研究的问题。
查看全部↓
何金廖,南京大学人文地理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从事经济地理与城市规划研究,曾于德国海德堡大学攻读人文地理博士学位和从事博士后研究,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中英文文章十余篇,SSCI四篇,出版著作两部。
1绪论1
2从新经济到创意城市5
2.1新经济和地理学的关系5
2.2创意产业10
2.3创意产业区和创意产业集群19
2.4创意城市31
3上海创意产业及其空间特征37
3.1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背景37
3.2上海的创意产业45
3.3上海创意产业区57
4上海创意产业集群的动力分析69
4.1经济集聚因子69
4.2社会集聚因子87
4.3社会经济因子的综合分析99
5上海创意集群的网络分析105
5.1上海创意集群的地方-区域-国际网络105
5.2同济设计圈的社会网络115
6上海创意产业区的影响132
6.1内城复兴132
6.2城市功能转化和社会空间效应139
6.3创意上海的印象142
7上海创意产业区研究的启示与结论153
7.1启示、展望和不足153
7.2结论158
参考文献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