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卫生事业管理学术丛书: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理论与方法》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作者在人口健康信息化方面的实践经验,阐述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概述、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相关理论与技术、区域人口健康信息资源规划、区域人口健康信息交换与共享、区域人口健康信息的公众服务、基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实时监管、基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医疗卫生决策、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的标准化与管理等内容。
《当代卫生事业管理学术丛书: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理论与方法》可供卫生信息管理、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阅读,也可供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考。
人口健康信息化作为医疗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基础工程,既是深化医改的重要任务,也是重要驱动力。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医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近年来我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已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居民健康卡、远程医疗、互联网+医疗、智慧医疗等快速发展。我国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重点已从垂直性业务系统建设转向区域性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平台建设,着重解决卫生计生业务系统存在的“信息孤岛”和“信息烟囱”问题,实现各业务系统之间的资源整合、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为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目标提供技术支撑。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系统,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三大基础数据库,一个卫生信息专网等方面信息化建设。本书以笔者前期负责的“湖北省卫生信息资源公众服务省级基础平台研究”“湖北省人口健康信息标准体系及基础代码规范研究”等项目研究成果为基础,按照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逻辑顺序,从相关理论与技术方法研究入手,首先介绍区域人口健康信息资源规划,再介绍区域人口健康信息交换与共享,然后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即区域人口健康信息的公众服务、基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实时监管、基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医疗卫生决策三个应用逻辑层面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最后对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的标准化及管理进行了全面阐述。
第一章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概述
第一节 中国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节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现状与趋势
第三节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架构和功能
第四节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关键技术
第五节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的建设策略及模式
第二章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相关理论与技术
第一节 信息资源规划理论
第二节 健康管理理论
第三节 数据交换技术
第四节 云计算技术
第五节 智慧医疗及物联网技术
第三章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资源规划
第一节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资源规划方法
第二节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资源构成与分布
第三节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
第四节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的商业模式
第四章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交换与共享
第一节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交换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节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交换内容
第三节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交换方法
第四节 省级人口健康综合管理信息平台信息交换
第五节 地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信息交换
第六节 县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信息交换
第五章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的公众服务
第一节 人口健康信息公众服务体系架构
第二节 卫生计生机构信息服务
第三节 卫生技术人员信息服务
第四节 居民健康信息服务
第六章 基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实时监管
第一节 医疗卫生实时监管特点与作用
第二节 医疗卫生实时监管类型
第三节 医疗卫生实时监管内容
第四节 医疗卫生实时监管信息系统
第七章 基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医疗卫生决策
第一节 决策需求分析
第二节 基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决策关键技术
第三节 基于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的决策支持系统
第八章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的标准化与管理
第一节 人口健康信息标准体系
第二节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相关标准
第三节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相关政策与法规
第四节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组织与管理
第五节 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当代卫生事业管理学术丛书: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理论与方法》:
2.模式分析
1)模式优势
此类模式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设项目通常具有一定基础,因此投入相对较少,建设周期相对较短,实现难度较低。相应区域(机构)领导对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高,具有较强的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团队,对相关信息化发展具有较深入的认识,区域(机构)间信息化建设存在明显的个性化差异。相应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自主性较强,基层业务系统在部分先期建设机构得到充分验证,通过统筹规划,区域内以点带面推广应用快,更贴近实际业务需求。平台建设发展调整变动灵活,建设应用效果相对较好,用户满意度较高。相应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发展起步较早,整体基础建设扎实,大部分早期平台建设都属该类模式。
2)模式难点与局限
早期各机构自主化发展,造成区域内各机构间同类系统开发厂商众多,因此平台建设完成后,下级机构接口改造需要多家厂'商配合,沟通协调工作复杂。平台建成初期,数据质量较低,需要信息中心和医疗卫生机构加强重视与配合,协调好业务系统和区域平台厂商的沟通。一旦出现平台标准变更,需要所有厂商修改更新。在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后期推广阶段,如果条件许可,建议区域统筹规划,将同类业务系统在区域机构内统一,减少版本和厂商差异,能够有效提高区域整合效率,减少总体信息化成本。
采用该模式建设的地区均为人口健康信息化的探索地区,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往往会早于国家相关标准出台,国家标准出台后会发现实际应用系统与国家标准或上级要求差异较大,面临大量的系统改造工作,甚至可能系统推倒重建,造成严重资源浪费。随着国家标准体系的逐步完善,在推动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时应详细了解相关人口健康信息标准,确保系统标准制定能够兼容国家标准并符合上级要求,而对于尚未出台标准的业务,争取上级部门制定统一标准规范指导建设。
(二)以业务为基础,由线及面,逐步融合
1.模式概述
此类地区率先由省(市)级部门牵头建设贯穿省(市)、地市(区)、县的单业务信息系统,如公共卫生、新农合等。通过单业务系统建设,逐个推进各业务工作信息化水平。业务信息化水平成熟后搭建省(市)级、地市级(区)、县平台,连接各单业务信息系统,将各个业务系统逐步融合,最终形成整体区域人口健康信息的汇聚融合。单业务信息系统之外的数据,通过各级机构的前置机接入各级信息平台,实现信息整合共享。采用该模式建设的省(市)、地'市(区)、县平台,存在典型的以整体条线信息系统建设为基础,通过平台互联整合实现区域整体协同共享的特点。此类地区单业务信息系统有一定基础,多依托项目形式开展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
2.模式分析
1)模式优势
单业务系统由省(市)级业务管理部门牵头统一建设,信息安全和系统维护由省(市)或地市级信息中心统一负责,建设综合投入与维护成本低。业务系统在区域范围内统一开发,使得系统标准化水平有效提高,标准符合性改造压力较小,同上级部门业务系统信息整合的难度相对较小,能够有效提高区域整合效率。
2)模式难点与局限
单业务信息系统的开发进度和业务覆盖面,受到上级部门相关项目内容和进度限制,不能灵活调整区域内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内容,同时不同业务系统之间信息共享难度较大,数据质量需要通过有效的技术及管理进行保障,系统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