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在于修集、挖掘张苍水海上抗清复明史跡,包括三度闽关,四入长江,两遭覆溺;同时,也不忽视与之相关联的陆上的抗清复明斗争,以及分散在民间的、无组织、无领导的抗清复明运动。力求宗宗可歌可泣的抗清复明斗争史迹著于史册,让中国古代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光照后世。
编年辑笺正文:乙酉(顺治二年·1645)闰六月至甲辰(康熙三年·1664)九月
主要史料来源
后记
又有诗《送万美功还越,时其弟静斋将赴行在(壬辰)》,说明万静斋为美功之弟,也是公之“知己”群体中的一员。骆亦至,籍贯虽无注,但从诗中云:“唐室当中叶,君家有右丞。雄文堪讨贼,苦节亦为僧。”按此查考历史,此骆姓“右丞”只能是垂拱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全祖望在《唐陈拾遗画像记》曾云:“义乌一《檄》,为唐室中兴之先声……”“一檄”,指《讨武望檄》,骆宾王所写。他的籍贯义乌,故称“义乌一《檄》”。骆亦至既是骆宾王后代,则亦应为义乌人。亦可称越人。总之,公在避地鹭门时的“知己”群体,人人都是奔走山海间,效力抗清复明的志士仁人。他们来往接触,计议密谋,本身就是一种抗清复明运动形态,具有积极意义。
以下仅以万美功的后续行踪为例,作进一步追踪剖释。以上已提及,公有诗《送万美功还越,时其弟静斋将赴行在(壬辰)》。还越者,即至宁波,于当年秋②。若与《续甬上耆旧诗》卷三十二《万佥事日吉传》载“癸巳至鄞”相衔接、则万美功即万日吉。《鲒崎亭集·外编·李杲堂轶事状》云:“癸巳,黄冈佥事来吾乡。”允康,字日吉。籍贯黄冈,亦与诗注“万、楚人”相符。何龄修参考张公诗写于壬辰,故认为万日吉至宁波应在壬辰秋。③宁波是当时交通海上义师的重要据点,高斗枢诸绅都是其中关键人物。他们“力为海上扶残疆”,“而海上诸公方思挥鲁阳之戈,以挽落日,勾余遗老呼吸响应”,斗枢、宇泰“父子辄豫之”(全祖望《鲒琦亭集》)。张公在海上,遥仗甬上隆宇燥等“为内主”④。所以万美功在鹭门与公相聚后又至宁波,是完全与交通海上的这条线路相符合的。万美功,名日吉,字允康,一字美功。⑤黄州人。崇祯庚辰进士,知昆山县,罢去。乙酉,起为佥事,分巡建宁。事败,遂游江左。在甬上,与志在恢复的缙绅志士高斗枢、林时对、万泰、林时跃、高宇泰、李邺嗣等“为刎颈之交”⑥。当他要离开宁波时,大家担心他的安全,卜筮卦象大凶,因请他暂留,不听。众人赋诗送别。李邺嗣期待他复明运动成功,“明河今夜雨,到处洗妖膻”。劝人们“莫洒河山涕,神州倚数公”⑦,对日吉等寄予厚望。一年后,因“杨鸥空敕案”死之。甬上李邺嗣得讯,作诗哭之,列《杂哭诗》第五章。⑧说明万美功离开宁波又至三吴、南京,参与了被称为“杨鸥空敕案”的复明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