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参考书》(修订版)中实用的教学思路有利于提高教师备课质量、扩大教师知识视野、充实教学内容,进而提高教学水平。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参考书》(修订版)是以教材章节为依据,以“章”为单位,为教师提供了完整的教学参考,主要包括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重点内容、参考书目、思考题等板块。全书为教师充分理解、把握教材的内容提供有益的帮助,为教师备课、教学服务提供科学。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中编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综 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07)
综 述 辉煌的历史征程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后 记
查看全部↓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及其主要矛盾和基本特征,加深对近代中国社会基本国情和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意义的认识。
2.了解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
1.灿烂的中华文明
我们伟大的祖国疆土辽阔,人口众多,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统一国家,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灿烂的中华文明具有显著的特点:
一是源远流长。早在七八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进行耕作。三千多年前的商代甲骨文,最早记录了我国的农事活动。战国末期,我国已经有了关于农业耕作技术的详细记载。公元6世纪北魏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最早的最完整的农学名著。商朝晚期制造的司母戊大方鼎,重达875公斤,是现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精美青铜器。
……
查看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