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海湾数模与环境研究(诏安湾)》包括了海湾概况、海湾围填海活动回顾性评价、围填海项目预测性评价、主要结论和建议。《福建省海湾数模与环境研究(诏安湾)》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成果,福建省主海湾数模与环境研究项目,“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
第1章 前言
1.1 项目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总体技术路线
第2章 海湾概况
2.1 海湾自然环境概况
2.1.1 地理位置及区位条件
2.1.2 自然环境条件
2.1.3 主要海洋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和前景
2.2 环海湾社会经济基本情况
2.2.1 人口与城镇
2.2.2 周边地区经济概况
2.3 海湾海洋功能区划
第3章 海湾围填海活动回顾性评价
3.1 历史围填海工程
3.1.1 历史围填海工程概况
3.1.2 围填区开发利用现状
3.1.3 围填海活动综合评述
3.1.4 典型围填海工程概述
3.2 水动力环境评价
3.2.1 历史资料分析
3.2.2 补充调查数据资料分析
3.2.3 模型建立与验证
3.2.4 围填前后的动力环境改变
3.2.5 评价结论
3.3 环境化学评价
3.3.1 补充调查数据资料分析
3.3.2 水质历史资料分析及变化评价
3.3.3 沉积物质量历史资料分析及变化评价
3.3.4 评价结论
3.4 环境容量评价
3.4.1 污染源分析
3.4.2 围垦前后环境容量变化计算
3.5 生物生态环境评价
3.5.1 补充调查时间及方法
3.5.2 海洋生物现状评价
3.5.3 历史资料分析
3.5.4 围填海活动对生物生态的影响分析
3.5.5 围填海活动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损害的价值评估
3.5.6 生物生态影响回顾综合分析
3.6 海域资源影响评价
3.6.1 诏安湾海洋自然资源历史变化
3.6.2 围填海活动造成的海洋自然资源价值损失评估
3.7 社会经济评价
3.7.1 经济效益评价基本方法
3.7.2 社会效益评价主要指标
3.7.3 主要围填海活动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3.7.4 海湾围填海活动的社会经济效益综合分析
3.8 围填海综合评价
3.8.1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3.8.2 围填海活动的正面效益
3.8.3 围填海活动产生的负面影响及改进意见
第4章 围填海项目预测性评价
4.1 海湾地区经济现状及发展需求
4.1.1 社会经济及海洋经济发展特征
4.1.2 地区经济及海洋经济发展预测
4.1.3 发展需求
4.2 围填海需求及围填海方案设计
4.2.1 围填海规划与需求分析
……
第5章 主要结论和建议
(1)收集和购买相关的调查资料与数据,并进行质量控制与分析。分析已有资料和数据是否满足研究需要,提出需补充现场实测、调查的项目、内容和方案。
(2)利用历史与补充调查资料及数据,开展主要围填海项目对海洋资源(港口、盐业、旅游、湿地等资源)、海洋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等影响的回顾性评价。
(3)采用数值模型方法,模拟预测主要海湾港口建设和围填海项目的实施对水动力(潮流)条件的影响。
(4)采用数值模型方法,模拟预测港口建设和围填海项目的实施对海湾悬沙运移、海床冲淤变化及其对港口和航道资源的影响。
(5)采用数值模型方法,模拟预测主要海湾港口建设和围填海项目的实施对海湾纳污能力的影响,主要的研究工作有:①预测各海湾纳潮量的改变值;②预测各海湾与外海水体交换能力的变化情况;③预测在建和已批项目所造成的海湾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量。
(6)根据沿岸泥沙运动研究结果,开展主要海湾毗邻海域拟围填海项目选址的初步研究。
(7)围填海规划方案的海洋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包括海洋动力条件改变导致的生境变化及生态影响和海湾纳污能力改变的生态学影响。
(8)在主要海湾开展海域资源与环境价值评估的初步研究及围填海项目的环境经济损益分析与综合评价。
(9)依据上述研究结果,综合评价主要海湾的开发利用方向,提出港口开发和围填海规划方案,为海洋功能区划修编及编制《福建省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控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